提示

[X]
出版園地

聽見.看見永遠楊煥

聽見,看見永遠的楊喚 從本、CD到音樂會 周逸芬讓動人的童詩再放光芒
徐開座(記者)
「窗外流動著寶石藍色的夜,屋子裡流進來牛乳一樣白的月光,水果店裡的鐘嗜 唱的敲過了十二下,美麗的水果們就都一齊醒過來,請夜風指揮兒們的榮隊來 伴奏,這奇異的晚會就開了場...」詩人楊喚用獨特的音韻寫出朗朗上口的童詩 ,由一代接一代的孩子傳下來。在詩人離世50年後,和英出版社負責人周逸芬 將楊喚的童詩以繪本重現,請作曲家陳中譜曲製作CD,進而決定舉辦一場「」 永遠的楊喚」音樂會,向這位童詩先驅致敬。

楊喚本名楊森,民國19年生於遼寧海滨小城。由於母親早逝,父親再娶,他的童 年並不快樂,會說自己「是被眼淚給餵大的小東西」。民國35年他離家去青島報 社工作,展現創作才華,很快地出版第一本詩集。後來到台灣,40年起用「楊喚 「筆名發表詩作。43年一個雨天裡,他為了趕著去看電影《安徒生傳》,圈越平 交道,不幸被火車輾斃,那年他還不到25歲。
他像文壇一閃即逝的星, 僅留下二十首童詩,卻成為近代童詩創作的典範, 作品常被選入國中、小學課本,即使過了半世紀,楊喚詩文的純真和童趣,仍受兒 童喜愛。如何讓楊喚的童詩再放光芒?曾赴美研修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周逸芬,三年 前就開始構思此事,「他的文字本身就有音樂性和豐富的畫面,最適合做成繪本。」 這個念頭一出現,她就認真找出楊喚所有童詩,安靜地逐字逐句念頭,挑選出最喜 歡春天在哪兒呀?、家、水果們的晚會,和夏夜,共四首,再請插畫家配 圖,印製成繪本。

出書她在行,但想到既然楊喚的詩讀起來音韻特別,不妨請人作曲吟唱,於是她 找上陳中申,為美麗的文字配上耳的旋律,期望以歌唱形式來展現楊喚詩作的 特色。她說:「後來我又想到,既然有了書,有了歌曲,要錄製成CD,何不乾 脆辦場音樂會,分享聚人。」润润冒出的創意,使這項向楊喚致敬的計畫不斷擴 大,就這樣她生平第一次籌辦音樂會。「永遠的楊喚」音樂會由和英與台北市立 國樂團合作,並請來愛樂兒童合唱團現場演唱,十四日下午三時在台北市中山堂 中正廳舉行。個子瘦小的周逸芬,進入出版這一行才六年,但憑藉對兒童文學的 一腔熱血,做起事來衝勁十足。最近她全心投入楊喚童詩出版和音樂會上,雖然 每天又忙又累,但「因為是做永恆價值的事,所以值得」她說,楊喚走了50年, 他的作品並未失傳,證明經得起時間考驗,「我相信他的詩作再過50年100年, 仍然會存在。」

音樂會即將登場,她對新書和新曲充滿信心。接下來,就是期待大家一起來欣賞 音樂家如何詮釋楊喚詩作,重溫舊日時光。
輯錄自2014-11-07民生報文化版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