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書評

詩畫合一的繪本藝術-《余光中詩畫集》

詩畫合一的繪本藝術
文/賴嘉綾
這樣的發展趨勢給了繪本另一種空間:
為好的詩作配上畫面成為繪本,
或是為好的畫配上一首詩……

各地有不同史觀的繪本史,有的從十七世紀以兒童為對象做的書開始,有的從埃及莎草紙時代算起,各有各的觀點。藝術史上詩畫合一原本就是個重要歷程,文字與畫面相輔是藝術的本質,我們在故宮博物院觀賞的書畫就是最好的例子,儘管只是單幅的畫面,但這不就是繪本的始祖嗎?

然而,近代畫家多半將重心放在畫面,這些風景、水景、人像、敘事景,並沒有和文字並存;而詩人也著重在文學層面的成就。這樣的發展趨勢給了繪本另一種空間:為好的詩作配上畫面成為繪本,或是為好的畫配上一首詩。繪本的面向一變再變,可重點不變,追求好文加好圖,讓讀者一讀再讀。

〈鄉愁四韻〉與〈一枚銅幣〉
如何媒合這些圖文作家有賴出版者與編輯,來到位於新竹的"周逸芬編輯驛站",逸芬是和英文化的創辦者,也是總編輯。剛開始出版了許多重要名家的作品的譯作如大衛・麥基(David McKee)的《大象艾瑪》與強・亞吉(Jon Agee)的《克羅素的神奇畫作》,並引進華裔創作者如楊志成(Ed Young)的英語系作品;近年來則致力繪本原創。

著名詩文作家余光中先生,多年前曾經翻譯以羅伯・佛洛斯特的詩,並配上蘇珊・傑佛斯繪的《雪晚林邊歇馬》,由和英文化出版。現在這本《余光中詩畫集》,我覺得是逸芬為自己找了個大挑戰。詩文集內有四首代表詩作:〈鄉愁四韻〉、〈一枚銅幣〉、〈踢踢踏〉、〈鄉愁〉。她規畫了四位不同風格的繪者來搭配,編輯扮演了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

第一首〈鄉愁四韻〉,由旅美的Julia Yellow的畫作開場,對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有超越時空的詮釋。

當我們手握著任何一枚銅幣時,能夠想像這枚銅幣輾轉的經歷嗎?是否曾經是孩子手握著的寶,或是情人卜的卦?銅幣沒有選擇,是個隨遇而安的代表,當戰亂時,每個人的境遇,是不是也如這個銅幣?當我們握著銅幣,感覺是握著全世界全人類的時候,我們的同理心跟隨著詩與銅幣一起溫暖。

繪者是中國的烏貓,他是一位藝術系的教授。這一部份的插畫在2017年法蘭克福書展得到全球插畫獎圖書類插畫金奬,並且在五大類金獎作品中,榮獲最高榮譽"全場大獎"。

〈踢踢踏〉與〈鄉愁〉
與前面兩首相較之下,第三首〈踢踢踏〉活潑許多,夏日孩童的木屐,踢踢卡卡。在徐素霞老師的水彩、蠟筆、拼貼的交替運用下,充分表現了孩子活潑的心與興奮的腳,力道與音樂,用畫面譜著一曲夏日交響。

這是時代的煉情,詩人與思鄉者的身份交替出現的鄉愁,遊子思鄉、思念母親的情懷,在過去曾經是無解的痛,隨著時間也愈沉愈深,化為印記,刻在若有似無的記憶中。我們確定當時間巨輪繼續滾動時,有一天我們可能什麼都不記得了,但完成了的詩會取代所有記憶浮現,有如時空膠囊完整保留當下的模樣。

本文輯錄自 聯合報   2017/12/18  繽紛版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