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書評

詩與畫共舞的思念-《余光中詩畫集》

詩與畫共舞的思念
 (文 / 余淑慧)
1971年,時年四十三歲的余光中,僅以20分鐘的時間,創作了〈鄉愁〉。如今,歷經四十五年的考驗,至今仍是一首超越時代、撫慰人心的作品。「這是經典啊,一定要出。」和英文化總編輯周逸芬驚嘆道,「余光中的文字是可以超越時代的。」

*歷時六年精心琢磨*
多年前,和英即邀請余光中為其出版的《緋紅樹》及《雪晚林邊歇馬》詩集擔任翻譯,此次出版余光中的詩畫集,可算是第三次合作。周逸芬挑選了余光中四首經典名詩〈鄉愁〉〈一枚銅幣〉〈踢踢踏〉〈鄉愁四韻〉,搭配華人頂尖插畫家,歷時六年精心琢磨而成《余光中詩畫集》。

會花上這麼久的時間,最主要是「找畫家有困難。」周逸芬表示,余光中的作品,「需要有點東方氣質和深厚底蘊支撐的人,才能夠稱職地與詩文共舞、展現視覺藝術的時代性。」加上余光中享譽文壇,許多新生代插畫家一開始也給自己很大的壓力,以邀稿烏貓創作〈一枚銅幣〉為例,他從小就很喜歡余光中的文字,但覺得這首詩文本的提示性很強、難度很高、「有樸實沉澱的情懷和厚重的關懷」而有點怯步。周逸芬是以「文字本身已有自己的生命與想像空間,我們的圖即使只是單純表達文字表面的圖畫,讀者仍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享受這首詩帶來的無邊想像。」最後說服了烏貓,並展現出精彩的畫作。

*四首詩作 畫風各異*
〈鄉愁〉的畫家咫山自幼學習中國繪畫,擅長用豐富墨色和筆意表達當代情感和語境,目前住在北京。他運用水墨的筆觸以及特有的構圖,比如母親有時只露出半身或只露出腳,並掌握“Less is more”的精神特意留白,寫意的手法除了精準描述詩句帶給人的含意,也讓觀畫者更有想像空間,營造出濃濃的鄉愁感。

〈一枚銅幣〉的畫家烏貓生活在濟南,擅長將中國傳統繪畫元素與視覺藝術的時代性結合,適切表現詩文精意。他用材質與筆觸堆疊出故事的氛圍,讓畫面充滿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很有東方繪畫味道。其中,角色的簡化變形與巧妙的構圖,充滿現代感,人物型體類似朱銘的雕刻般大器飄逸,色調像粉彩畫般朦朧有詩意,讓觀畫者甚至能感受到銅幣的溫度。

〈踢踢踏〉的畫家徐素霞則是生於新竹苗栗,法國史特拉斯堡人文科學大學藝術博士。長久居住鄉間,大自然間的一切都是她創作的泉源。她的畫面柔美,輕快,高雅,活潑。渲染水彩技法,讓水帶動顏料,在紙面上奔走,如同自由自在的童年。這首畫作構圖活潑、色彩豐富,加上水彩乾與溼的變化,充滿節奏的韻律感。尤其,畫面中穿插各種生活周遭的小物件,小木屐、 小老鼠和 小兔子 讓畫面更有趣味,帶領著讀者一起回到童年無憂無慮快樂的日子。即使是幼兒,也能充分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畫〈鄉愁四韻〉的Julia Yellow成長於台北南港,目前旅居紐約,作品出現在許多報章雜誌,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科學人雜誌等。此畫作的每個物件都充滿了隱喻,包括長江的水流入瓢子,酒杯中的酒水映照出家鄉的影像;信封打開不是信紙,而是飄來家鄉的雪景;詩人在母親的懷中蜷曲,隨著蠟梅在水中漂流等等……。超現實的手法,別有一番韻味,巧妙引領讀者走進詩人內心難以言喻的鄉愁。

*全書洋溢驚豔美感*
風格迥異的四位畫家,以不同的創作方式詮釋了余光中的四首詩作,共同完成了《余光中詩畫集》這部繪本創作,全書處處洋溢著令人驚豔的美感,呈現出嚴謹的創作態度,「謹以此書獻給一個時代,以及那個時代被命運左右的人。」

周逸芬感性地說著,鄉愁可以是很廣義的,包括她牽掛著分居兩地的年邁母親、思念在外地求學的兒女、以及台灣越來越多的新住民,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鄉愁,詩的精神也早已走出那「一灣淺淺的海峽」,化為所有人心中無限的思念。 

(輯錄自2017-9-17人間福報「閱讀版」)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