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出版園地

繪本中的生命教育-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和英「關懷系列」自2000年一月出版至今,已四年餘的時間,在這期間,總共出版了十三本繪本,屢屢獲得國內最佳童書等各種獎項。關懷系列以「empathy」為其英文名稱,意在希望此系列的繪本能帶給讀者滿意的文字與畫面,讓他們陶醉在閱讀的喜悅中,從而產生「移情」(empathy)作用。人溺己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關懷作用才能極度呈現(張子樟,2004)。這樣的出版宗旨與生命教育的目的十分契合,其中所囊括之生命教育內涵也十分多元豐富。本章將綜合研究所得,進一步對於第三章與第四章各節敘述做總結性結論以及綜合性的說明與歸納,並提出研究者的看法;再者,研究者將根據本研究的分析與探討,提出對於學校、出版者及讀者群的一些建議與參考意見。

第一節 吟詠生命之歌的關懷系列
繪本的討論空間並不亞於兒童文學的其他文類。它可以同時探討文與圖,可以只探討文本的結構、文字的節奏和韻律重複,也可以只研究視覺元素(包括線條、形狀、紋理、顏色、對比等)和圖畫結構(包括次序感、舒適感、對比、變化、替換、和諧、一致等)。相較之下,圖的討論空間似乎比文字大得多(張子樟,2004)。但如果不論文與圖之比重,其簡短有限的文字更常蘊藏深遠意涵在其中,帶給讀者萬千不同的體會感受。以往認為繪本只能提供給兩、三歲的幼兒觀看的觀點早已改變,和英這套關懷系列繪本所包含之多元議題讓許多如國高中的青少年或者是已成年的大讀者來閱讀均不顯膚淺,而不同年齡層閱讀同樣的一本作品,也會各自在心中產生不同層次的體悟。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並分析和英關懷系列各繪本之主題是類屬於哪一項生命教育內涵當中;以及探討和英關懷系列各繪本中之主題如何呈現四大生命教育內涵。以下將對於第三章與第四章裡關懷系列繪本中的四大生命教育內涵之研究發現,做總結性的結論及綜合性的說明及歸納:

一、關懷系列十三本繪本的主題皆隸屬於生命教育四大內涵中。 
依據研究者參考各學者對於生命教育內涵之分類整理而成的「生命教育主題類別分類表」可以得知和英關懷系列十三本繪本裡之主題皆屬生命教育「個人與自我的關係」、「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個人與宇宙的關係」及「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四大內涵之中。通常一本書裡除了主要主題外,也常含有許多次主題,因此同一本繪本裡可能包含一個以上的生命教育內涵。本研究對於繪本中之主題將不特別做中心主題或次主題之分類,以下分列說明之。

(一)《不是我的錯》其主題為對於世界所應抱持的人道關懷責任,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二)《發現小錫兵》之主題在探討文明社會資源浪費的問題,屬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三)《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之主題在於探討大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屬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四)《家族相簿》其主題在探討兒童性騷擾性侵害問題,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五)《好好愛阿迪》其主題在探討接納智能障礙者的議題,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六)《再見,愛瑪奶奶》其主題包含死亡議題、自我實現、臨終照護與親情等,分別屬於「個人與宇宙的關係」、「個人與自我的關係」以及「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七)《爺爺的牆》包含探討戰爭的殘酷、親情與死亡等主題,分別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及「個人與宇宙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八)《煙霧瀰漫的夜晚》其主題在探討種族衝突與社會暴動的問題,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九)《開往遠方的列車》包含孤兒問題、親情、及追尋自我與自我認同等主題,分別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及「個人與自我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十)《流浪狗之歌》其主題在探討流浪狗問題,屬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十一)《小紙箱》其主題在探討遊民問題,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十二)《緋紅樹》其主題關於憂鬱症及個人自我概念,屬於「個人與自我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十三)《陽光之家》為有關於親情之主題,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的生命教育內涵之中。

綜合上述,可以瞭解關懷系列中屬於「個人與自我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的繪本有《緋紅樹》、《再見,愛瑪奶奶》以及《開往遠方的列車》三篇;屬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的繪本有《發現小錫兵》、《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以及《流浪狗之歌》三篇;屬於「個人與宇宙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的繪本有《再見,愛瑪奶奶》與《爺爺的牆》兩篇;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的繪本則有《不是我的錯》、《家族相簿》、《好好愛阿迪》、《再見,愛瑪奶奶》、《爺爺的牆》、《煙霧瀰漫的夜晚》、《開往遠方的列車》、《小紙箱》以及《陽光之家》等九篇。

二、關懷系列類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此項生命教育內涵的篇數占大多數。

由上可以發現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此項生命教育內涵中的篇數共有九篇,占了絕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應是因為此項生命教育內涵包括親人、人際、社會、國家等範疇,各範疇中本包含眾多議題,其彼此所形成的交集更為複雜,因此形成較大的範圍,使得繪本故事主題取樣的時間空間也隨之廣闊無垠。不僅於親人、人際之間就可以延伸多種故事議題,而不同時期的社會境況與國家發展更產生了豐富的題材讓繪本寫作者俯拾即是。

舉例而言,《不是我的錯》以兒童在學校中同儕發生糾紛,許多孩子在一旁冷眼旁觀的熟悉故事為題材,衍伸對於整個世界的人道關懷責任與同理心的重要性。這樣的故事已經不再單純屬於人際方面的範疇,甚至跨足到對於社會上人與人間、國家之間甚至是全世界的普遍自掃門前雪的冷漠自私心態加以反省檢討;《煙霧瀰漫的夜晚》以美國洛杉磯暴動為時代背景,來表達不同的種族族群之間其實仍然可以友好和平的相處的概念。是一個跨越了人際與社會、國家範疇的精彩故事;《爺爺的牆》以父子一起參訪越戰紀念碑,尋找爺爺被銘刻在牆上的名字的歷程為故事背景,使讀者從中感受到親人之間濃厚的思念之情之外,同時也瞭解了越戰為美國人民所帶來的傷害,故事主題呈現也跨越了親人與國家的範疇;《開往遠方的列車》則以美國於一八五0年代中期至一九二0年代末期之間真實的孤兒列車歷史為故事的時代場景,故事內容同時呈現了孤兒問題與親情,同樣同時跨足了親人與社會國家的範疇。

由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此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的繪本篇數佔了多數,因此研究者也為此項內涵另闢了章節加以討論,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的探討各篇之外,也能使得各章節篇幅較為平均。

三、關懷系列類屬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此項生命教育內涵之繪本均為無字繪本。 

關懷系列中屬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部分的繪本為《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發現小錫兵》以及《流浪狗之歌》三篇。分別以生態環境的破壞、文明社會資源的浪費以及流浪狗等主題來傳達這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

此三篇故事均沒有文字,然而,沒有文字的頁面中,反而隱藏著萬千訊息於圖畫之中,帶給讀者更大的反思空間。讀者在一幅幅的圖畫中直接以視覺的刺激感知來接收作者欲傳達的各種訊息,形成更為深刻共鳴。因此使用單純的圖畫來傳達一個完整的故事概念反而比有文字加以輔佐傳達更顯得困難許多。

《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中的圖畫以鄉村每隔三四年的漸移變化,加以春夏秋冬四季的輪替之感,來暗示讀者鄉村二十年來自然環境的破壞改變,其實就恍如一星期般迅速無形。使得讀者隨著圖像的明顯且快速的遽變之中,心生警惕嘆息之感;《發現小錫兵》則以小錫兵的眼光來看待整個文明的社會,也因此,在圖像的處理上,採取了放大的效果,與近距離取景的技巧,使得被隨意丟棄在地下道的小小香菸盒以及餅乾盒等垃圾,在讀者的眼中頓顯十分的諷刺與刺眼,畫面鮮豔的顏色也加強了圖像帶給讀者視覺上的刺激感受,從這些許多的小細節中均可看出作者的細膩與創意;《流浪狗之歌》有別於繪本普遍色彩豐富的特點,只以單色鉛筆作畫,作者寥寥幾筆,卻精準的由外而內描摹出流浪狗身體的動態、臉部表情以及其心情變化。單純的單色線條、大量留白的空間畫面,使得讀者的視線完全隨著作者毫不遲疑、停頓與預測的速寫筆觸移動停駐,由畫面裡生動的狗兒姿態、土地起伏與天際變幻的視覺引導之下,對於流浪狗兒的辛酸無奈心情產生深刻的共鳴。

一般讀者早已從無字書中理解、也接受圖畫是一種能傳達各種訊息的語言這個事實。由以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在選擇以繪本來傳達有關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時,有些繪本作者特別喜愛以無文字單純圖像的方式來表現,意在希望能以直接視覺上的感受刺激,來引導讀者瞭解地球環境保育及節約資源的急切重要性,進而喚起世人愛護自然,保育生態環境與動物的心情。

四、關懷系列繪本中的多元主題以簡單的文字、寫實自然的筆法、抒情感人的內容、以及富批判性與象徵性等方式來傳達深刻的四大生命教育內涵。

(一)個人與自我的關係
關懷系列中屬於「個人與自我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部分的繪本為《緋紅樹》、《再見,愛瑪奶奶》以及《開往遠方的列車》三篇。這部分生命教育內涵中,包括身心靈的自我概念、自我悅納、自我實現等範疇。於此部分的三本繪本,分別以憂鬱症、癌症病患臨終自我實現歷程以及孤兒追尋自我及自我認同等主題來傳達「個人與自我的關係」這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

憂鬱症主題的繪本於市面上寥寥可數,因此更顯難得珍貴。《緋紅樹》以憂鬱症患者內心世界的細膩描繪來表達悲觀的想法、情緒與壓力累積對自身所帶來種種的傷害與影響,讓讀者瞭解憂鬱症也往往讓人形成負向的自我概念;《再見,愛瑪奶奶》中的愛瑪奶奶充分利用其從發現罹患癌症至臨終前的這段日子裡,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心願,並且按照自己的心意來處理臨終的後事。藉著愛瑪奶奶自我實現的真實歷程,讓讀者瞭解於有限的生命當中,更要提早做好生涯規劃,勇敢盡力的達成自己的理想,發揮自己的無限潛能,讓生命顯得更有意義。

以真實的事例為故事背景,往往帶給讀者更加真切感動的體驗;《開往遠方的列車》則藉著描繪瑪莉孤苦無依的孤兒身份,從其否定自我,追尋自我到最後達到自我認同的歷程,讓讀者能產生更為深刻的體會,繼而明白每個人所擁有的獨特性,不應看輕自我的價值,永遠都要對自己抱持著信心,相信人生始終都有無窮的光明希望。

三本繪本主題皆以感人勵志的故事內容來深刻的呈現表達此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均重視當人們遭遇生命中的艱難與困頓處境時,不能放棄喪志,而需適當宣洩排遣負面與不快樂的情緒、更加樂觀積極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形成正向自我概念,以及肯定自我價值以達自我實現的觀念傳達。

(二)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
關懷系列中屬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部分的繪本為《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發現小錫兵》以及《流浪狗之歌》三篇。這部分生命教育內涵中,包括了環保、資源、科技等範疇。於此部分的三本繪本,分別以生態環境的破壞、文明社會資源的浪費以及流浪狗等主題來傳達「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這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

《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描繪德國小鎮Gullen二十年的時間裡因為鄉村都市化的發展過程,造成四周自然環境景觀的破壞殆盡,以及人文景觀的劇烈變遷。作者嘗試以一個真實的世界,運用圖像透露出想要傳達的訊息,並且藉此引導讀者去思索觀察自己的生活環境。表面上用的是客觀的寫實作風,其實暗藏痛心的批判;《發現小錫兵》則以安徒生小錫兵的原著為故事藍本,來嘲諷現代物質進步充裕的文明社會反而更加浪費各種資源的情況。作者以特殊的流浪小錫兵為故事主角的方式,以其眼光來觀看一切,使文明社會資源浪費與製造污染的事實顯得更加清明與諷刺;《流浪狗之歌》則以狗兒被棄養後的無辜與難堪處境來提醒讀者愛護動物與尊重生命的觀念。其完全以狗兒的眼光心情來描繪整個故事,提醒讀者驚覺,原來人類可以是對寵物百般照顧呵護的主人,也可能成為狠心丟棄寵物的禍首。

三本繪本主題均以批判、嘲諷的方式來深刻的呈現表達此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皆重視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珍惜地球有限資源,以及尊重人類以外的大生命系統的概念傳達。

(三)個人與宇宙的關係
關懷系列中屬於「個人與宇宙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部分的繪本為《再見,愛瑪奶奶》以及《爺爺的牆》兩篇。這部分生命教育內涵中,包括了心靈、信仰、宗教、死亡等範疇。

於此部分的兩本繪本,均以面對親人死亡逝去的主題來傳達「個人與宇宙的關係」這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

《再見,愛瑪奶奶》描述愛瑪奶奶對抗癌症的最後這段時間裡,不僅積極有計畫的安排許多事情,最後還能安然從容的面對死亡的真實歷程。真人真事的紀錄有時反而可讓讀者有更深切的體悟,產生感動的共鳴。並藉由這個故事使讀者瞭解,雖然死亡是生命的終結,其實也是發展的過程。生命終將一死,唯有誠實面對死亡,瞭解死亡,才有可能對有限的生命做最有效的安排,做最終極的思考;《爺爺的牆》描繪小男孩與父親於參訪越戰紀念碑的過程中,懷念逝去的爺爺。雖然爺爺早已過世,卻永遠存活在小男孩與父親的心中。作者全篇以男孩天真的口吻述說深深思念爺爺的心情,格外令人動容。
兩本繪本中的死亡主題均以簡單的文字、抒情感人的方式來深刻的呈現表達此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平凡的語句將淡淡的思緒以及死亡的現實呈現出來。且皆重視生命的意義不在於生命的長短,而是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裡盡力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加充實豐盈;以及愛與死亡並不相互衝突矛盾,不論親人因為何種原因逝去,或者逝去了多久,那只是肉體生命的告終,他們的形象與精神仍然長留我心的概念傳達。
   
(四)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
關懷系列中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部分的繪本為《不是我的錯》、《家族相簿》、《好好愛阿迪》、《再見,愛瑪奶奶》、《爺爺的牆》、《煙霧瀰漫的夜晚》、《開往遠方的列車》、《小紙箱》以及《陽光之家》等九篇。這部分生命教育內涵中,包括了親人、人際、社會、國家等範疇。於此部分的九本繪本,分別以人道關懷責任、親情、遊民問題、孤兒問題、種族衝突、社會暴動、戰爭、兒童性侵害以及智能障礙等多元主題來傳達「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這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

《不是我的錯》以兒童熟悉的學校同儕糾紛主題為背景,藉著學校的小社會場,來象徵整個大社會、國家甚至世界,繼而衍伸出對於整個世界的人道關懷責任與同理心的重要性。

以簡單直接的故事內容,以及最後極富批判性的結果來呈現此部分的生命教育內涵,格外引人注目與深思;《陽光之家》、《開往遠方的列車》、《爺爺的牆》以及《再見,愛瑪奶奶》其中皆有關於親情主題的內容,對於親情的渴望本為人之常情,論及親情,關懷系列也不例外的以抒情的筆調及溫柔感人的故事情節來呈現這類題材;《小紙箱》則以繪本裡十分特殊罕見的遊民問題為故事主軸,藉遊民孤單與備受大眾排斥的困難生活描述,稍帶批判意味地傳達尊重社會各種次級文化的概念。而「小紙箱」也已成為遊民的化身與身份象徵。

《開往遠方的列車》寫實的描寫出孤兒在列車上等待人領養,待價而沽的困窘景況,令人讀了為之辛酸難過;《煙霧瀰漫的夜晚》則藉著小男孩丹尼的敘述,詳細的將發生種族衝突暴動時的激烈混亂場景、眾人因害怕恐懼而逃亡的情形,以及暴動後滿目瘡痍結果,以簡單清楚的文字呈現在讀者眼前;《爺爺的牆》藉由小男孩與父親參訪越戰紀念碑時,懷念戰死於沙場上的爺爺,以及遇見許多同來參訪的人均因難忘失去親人的傷痛而站立石碑前哭泣的場景描寫,自然的引導讀者瞭解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唯有和平才能帶來希望;《家族相簿》以老鼠妹妹象徵兒童,老鼠妹妹受到叔叔的騷擾則象徵兒童受到近親性侵害的危險情景。有關於預防性騷擾這類敏感的主題,作者利用象徵性的方式讓讀者經由老鼠小妮絲的遭遇間接的瞭解保護自己以及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好好愛阿迪》以溫暖舒緩的方式描述智能障礙的阿迪如何帶領原本不太喜歡他的兩個鄰居朋友,去尋找到住家附近美麗的秘密基地,從而得到他們尊敬與認同的故事。同樣以簡單的文字與感人的故事內容使讀者瞭解唐氏症兒童的真誠與善良,並進而懂得尊重欣賞社會上各種身心障礙者。

屬於「個人與社會及他人的關係」此部分生命教育內涵多達九篇故事,包含了極其多元豐富的主題,其各以簡單的文字、寫實自然的筆法、抒情感人的內容、以及富批判性與象徵性等方式來傳達此部分深刻的生命教育內涵。皆重視人際之間互為包容體諒以及理解的心,具有同理心與愛則是貫穿各節各篇中最為重要的元素。


第二節 研究者之省思

本研究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的探究結果,提出對於學校教師以故事繪本從事生命教育教學上、家長於親子共讀上、繪本創作者於創作上、出版者於出版上以及研究者在未來的研究方向上提出一些參考意見。

一、於學校教師以繪本故事從事生命教育教學上:
目前中小學的課程常常被壓縮至自、英、數、理等學科分數與升學主義之中,使甚多學生對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都產生懷疑,衍生出諸多社會問題,因此生命教育開始受到重視提倡。於學校生命教育課程中,利用適切的主題繪本閱讀給予孩子最直接感動及豐富的生命經驗與啟示,則是教師可以著力之處。

本研究以「和英關懷系列繪本」為探討分析的主體,其多元的主題,深刻傳達了生命教育四大內涵,固然無疑是教師可以拿來做為生命教育教材的適切選擇之一;研究者於第三、四章討論各篇繪本之主題所表達的生命教育內涵時,也均有提及教師可以何篇繪本引導學生學習瞭解到何種觀念的敘述。然而,生命教育的教材來源其實充滿在生活的四周,教師從事生命教育更應把握「隨機教育」的機會,若是教材內容是與周遭息息相關的事件相信會更具效果,「和英關懷系列繪本」畢竟仍是翻譯自國外的故事作品,所以學校與教師共同尋找開發本土化生命教育教材的趨勢是刻不容緩的一環。

除此之外,許多教師由於深具使命感,習慣在故事教學的最後直接告訴兒童故事結果主要是在傳達「某某道理」或「某某價值觀」,其實,由前面章節敘述即可瞭解,同一本繪本中通常不只含有一個主題的呈現,並且,閱讀之於兒童,最大的功能仍然是帶來樂趣而非教條式的說理,太過於強調道德式的說理,有時反而會出現兒童覺得無聊或排斥的反效果;建議教師可以從旁引導的方式多聽聽兒童自己從故事中所體會發現的想法觀感,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學生與生命教育的教學。若以此套繪本進行生命教育引導教學時,需考慮兒童的需要與能力,依不同年級的對象選擇適合的繪本故事。

二、於家長親子共讀選書方面:
於「和英關懷系列」此系列的繪本故事中,有些故事之主題中所內涵隱藏之生命議題較為沈重,許多觀念也仍略顯抽象,對於讓較年幼的兒童閱讀的適切性,應該再多加以琢磨考慮,或者可以選擇讓較為高年級的兒童,甚至青少年來閱讀。例如《緋紅樹》中每頁皆以極為簡短的字句表達憂鬱症患者深沈痛苦的內心感受,對於較為幼小的兒童來說過於抽象不易體會;《再見,愛瑪奶奶》中的生死與臨終議題,對於低幼的孩子也顯得沈重且難以理解。因此,關於家長親子共讀時欲從「和英關懷系列」中選擇適合的繪本時,建議應該考慮兒童的需要與能力,依不同年紀的孩子選擇適合的繪本故事陪讀。
  
三、於繪本創作者創作方面:
由上述結論中可以瞭解,和英關懷系列中屬於「個人與大自然環境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的繪本只有三篇,其實有關於自然生態的兒童圖書,市面上數量並不少,只是大多數都為科普類叢書,以介紹生態為主,以文學型式表現的則不多見(張湘君、葛琦霞,2000)。因此,建議繪本創作者對於環境保育及生態保護這類的主題若是能多加以文學形式表現,將生態關懷融入文學,對孩子而言,將使其能更輕鬆閱讀,並更能有所感動;並且,本研究中於「個人與大自然的關係」之生命教育內涵的此三篇皆是無字繪本,沒有文字只有圖像,卻也十分細膩生動並富批判性的傳達了愛護地球環境與動物的概念。類似這樣無字的傑出繪本作品,於國內仍屬十分少見,不失為本土創作者可以努力與嘗試的方向。

四、於出版社出版繪本方面:
和英關懷系列中關於環境生態及動物保育的篇數只有三篇,三篇作品中有兩篇為同一作者約克.米勒所創作。國外關於此類主題之優秀繪本創作數量已十分豐富,水準也趨成熟,因此研究者建議和英出版社不妨可以再引進國外其他傑出創作者的此類主題作品,增加關懷系列環境保育議題繪本的多樣性。

再者,如第一點建議所述,生命教育本土教材的積極開發刻不容緩,觀看國內出版社出版繪本現況,由於在出版成本與顧及銷售量的考量之下,多以國外的得獎作品為主,其為當代主流,無法避免,現實情形是,本土參與創作繪本的作家並不多,目前僅限於賴馬、徐素霞和陳致元等人有較受讀者矚目肯定的作品表現之外,其餘本土作品不受重視,主要在於質方面不甚理想,難於與外來作品抗爭。於此方面,仍尚待進一步開展。不可否認,創作的作品仍需要藉著獎項的獲得,甚至是出版機會的獲得鼓勵,才能使得創作者產生繼續努力創作優秀作品的動力。根據研究者瞭解,國內除了國語日報出版社每兩年會舉辦本土繪本及童話故事的牧笛獎徵文比賽,繼而將獲獎作品出版成書之外,並未見其他出版社有類似的作法。

於此,研究者希望國內出版社對於本土創作者所創作之繪本作品能夠給予多一些肯定的出版機會以及表現的舞台與空間。

五、於後續研究者之未來研究方向上:
本研究僅針對「和英關懷系列」繪本中之主題所傳達的生命教育內涵進行內容性的分析,研究者認為於實際教育現場的教師除了可以將此套繪本當為生命教育的教材選擇之外,也能夠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依各繪本所屬之生命教育內涵,分別編制成教案,拿至真實的生命教育課程中進行實際教學並加以紀錄過程結果。使得除了單純的文本分析之外,能夠對於關懷系列繪本成為實際教材後所帶來的教學效果與影響做更深入一步的探討研究。

後續的研究者,也能對於和英出版社中其他系列的作品,例如「成長系列」、「Love系列」、「萬物有情系列」、「幼兒幽默圖畫書系列」以及「Think系列」等做各種不同詮釋角度的文本分析研究,以及實際的教學研究;而於研究限制中研究者也曾提及,和英出版社於關懷系列重複納入伊芙.邦婷以及約克.米勒二位作者作品的現象,據研究者所瞭解,此兩位作者其他繪本作品也皆具有高度生命教育內涵在其中,由此可看見同一作者所著作之作品通常具有一些共通的特質與元素,也形成作者的個人風格特色。然而因研究時間的考量之下,無法對同一作者的其他與生命教育相關作品做一橫貫的研究,此部分也有待後續有興趣之研究者做更深入的探討。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