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出版園地

繪本中的生命教育 -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研究文本(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Bunting, E.(文)Himler, R.(圖)(1990/2002). The Wall?. 張淑瓊(譯)。爺爺的牆。
新竹:和英出版社。
Bunting, E.(文)Diaz, D.(圖)(1994/2002). Smoky Night?. 劉清彥(譯)。煙霧瀰漫
的夜晚。新竹:和英出版社。
Bunting, E.(文)Groat, D.(圖)(1994/2003). Sunshine Home. 劉清彥(譯)。陽光之
家。新竹:和英出版社。
Bunting, E.(文)Himler, R.(圖)(1996/2002). Train To Somewhere?. 劉清彥(譯)。
開往遠方的列車。新竹:和英出版社。
Deinert, S. & Krieg, T(文)Boljahn, U.(圖)(1993/2001). Des Familienalbum?. 洪
翠娥(譯)。家族相簿。新竹:和英出版社。
Fleming, V.(文)Cooper, F.(圖)(1993/2001). Be good to Eddie Lee?. 宋佩(譯)。
好好愛阿迪。新竹:和英出版社。
Kristiansson, L.(文)Stenberg, D.(圖)(1973/2000). Det Var Inte Mitt Fel. 周逸
芬(譯)。不是我的錯。新竹:和英出版社。
Muller, J.(圖)(1973). Alle Jahre wieder saust der Preslufthammer?nieder oder Die 
Veranderung der.挖土機年年作響─鄉村變了。新竹:和英出版社。
Muller, J.(圖)(1996). Der Standhafte Zinnsolat.發現小錫兵。新竹:和英出版社。
Ruillier, J.(文‧圖)(2002/2003). Petit Carton. 周逸芬(譯)。小紙箱。新竹:和英
出版社。
Vincent, G.(圖)(1982). Un Jour, Un Chien?.流浪狗之歌。新竹:和英出版社。
大塚敦子(文‧圖)(2000/2002). Goodbye Grandma Erma?. 林真美(譯)。再見,愛瑪奶奶。新竹:和英出版社。
陳志勇(文‧圖)(2001/2003). The Red Tree?. 余光中(譯)。緋紅樹。新竹:和英出版
社。

二、中文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出版社。
余秋雨(2003)。借我一生。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析論上、下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與現代修辭學。台北: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良(1996)。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社。 
林良等(1995)。認識幼兒讀物。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林文寶(1994)。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台北: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
林丞增(2002)。臨終關懷。載於郭靜晃(主編),生命教育(頁361-384)。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台北:遠流出版社。
林思伶(2000)。生命教育。台灣省高級中學實施生命教育現況─1998-2000。
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01-237)。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子樟(1991)。走出傷痕─大陸新時期小說探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張子樟(1998)。閱讀的喜悅。台北:九歌出版社。
張春興(2001)。教育心裡學。台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清榮(1992)。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湘君、葛琦霞(2000)。以童書在國小推行「生命教育」之可行性探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73-298)。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張淑美(2000)。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在中等學校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73-298)。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張瓊云(2002)。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目標。載於郭靜晃(主編),生命教育(頁3-18)。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孫效智(2000c)。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2)。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郭靜晃(2002)。人生歷程與生命改變。載於郭靜晃(主編),生命教育(頁3-18)。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胡中宜(2002)。人權與人性尊嚴─談生命教育與生命意義。載於郭靜晃(主編),生命教育(頁57-75)。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英豪序(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陳佳禧(2001)。生命教育之體認。台北:水牛出版社。
陳迺臣(1997)。教育哲學導論---人文、民主與教育。台北:心理。
陳福濱(2000)。生命教育的倫理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3-36)。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教育部(2001a)。教育部生命教育年簡介。台北:生命教育基金會。
教育部(2001b)。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學年度)。台北:教育部。
晁成婷(1997)。我的女兒予力:一個唐氏症家庭的生活紀實。台北:張老師文化。
葉麗君(2000)。塑建多元智慧的學習環境推動生命教育。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05-126)。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1)。教育資料集刊─26輯:生命教育專輯。
黃光雄、簡茂發(1997)。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41-253)。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黃迺毓(1999)。童書是童書。台北: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歐用生(1997)。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黎建球(2000)。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37-48)。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鄭明進(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鄭明進(1998)。圖畫書的美妙世界。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鄭明進(1999)。傑出圖畫書插畫家─亞洲篇。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明進(1999)。傑出圖畫書插畫家─歐洲篇。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7-149)。台北:寰宇出版公司。
羅聿廷(2002)。疏離與憂鬱孫。載於郭靜晃(主編),生命教育(頁287-322)。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三、單篇文章(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課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29-36。
行政院衛生署、台北市立療養院、董氏基金會(2003)。兒童憂鬱症─忘記微笑的心靈。和英之友─關懷憂鬱症專刊,11,10-11。
吳淑玲(2001)。特殊關懷與繪本主題閱讀。國教新知,48,2,50-58。
吳武雄(1999)。推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高中教育,7,10-15。
吳榮鎮(2002)。生命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展望。學生輔導,82,8-17。
林怡萱(2000)。兒童繪本中友誼概念的探討。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7,3,60-70。
林繼偉、潘正德、王裕仁(2003)。學校生命教育現況分析。中原學報:30,2,173-187。
張子樟(2004,12月26日)。淺談「和英」的「關懷系列」。民生報,19版。
張啟忠(2001)。學校推動生命教育之我見。屏縣教育季刊,8,20-24。
張淑美(2001)國中生的生命教育─從死亡概念與態度論國中階段生死教育之實施。教育資料集刊,26,355-375。
張振成(2001)。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39,49-52。
張德聰(2001)。生命的回顧與省思─綻放生命的花朵。教育資料與研究,39,11-12。
張瑞菊(2001)。寓生命教育於閱讀教學。屏縣教育季刊,8,31-33。
張淑美(2001)國中生的生命教育─從死亡概念與態度論國中階段生死教育之實施。教育資料集刊,26,355-375。
張郁芬(2001)。生命教育的理念探究與實施。教師之友,42,2,61-67。
孫效智 (2000a)。論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的可能性。教育資料與研究,53,61-67。
孫效智(2000b)。從災後心靈重建談生命教育。台灣教育,589,52-61。
陳芳玲(1998)。生命教育課程之探究。輔導通訊,55,29-34。
陳福濱(2001)。從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論生命教育。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8,161-170。
陳騰祥(2002)。國小階段推展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國教輔導,41,5,38-41。
許智香(2003)。論生命意義與生命教育的可能性。教育資料與研究,53,61-67。
曾志朗(1999,1月3日)。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聯合報,5版。
曾煥棠(2001)。社會關懷教育與生命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6,131-152。
畢恆達(2003)。讓遊民重返生活。和英之友─關懷遊民專刊,10,11-13。
黃旭(2003)。重返紙箱城市—空間的壓抑與重返。和英之友─關懷遊民專刊,10,15-17。
黃義良(2000)。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實施與運用。國教世紀,191,57-60。
詹秀美(1995)。國小資優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自我實現與創造性情意特質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月刊。13,261-271。
趙可式(1999)。安寧療護的起源與發展。北市衛生,46,8-13。
楊淑卿(1993)。兒童圖畫書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33,65-72。
鄭崇趁(2001)。生命教育的目標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9,18-20。
劉源明(1998)。談生命教育之推展。輔導通訊,55,47-48。
賴文貞(2001)。隱而未見的危險。和英之友─關懷兒童性侵害專刊,1,1-3。
蘇伊文(1992)。內容分析法在兒童文學研究的應用,國教輔導,32(2),14-17。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91,1-10。
謝臥龍(1998)。無性別偏見班級經營建構之準則。兩性平等教育成果報告(一),52-66。

四、翻譯專書(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Mitch, A. (1997/1998). Tuesday with Morrie. 白裕承(譯)。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台
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Nodelman, P. (1992/2000). 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劉鳳芯(譯)。
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台北: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Walters, J. D. (1986/1999). Education for life : 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the challenges. 林鶯(譯)。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台北:張老師文化。
松居直(1995)幸福的種子。劉滌昭譯。台北:臺英出版社。

五、外文專書(依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Horning, K. T. (1997). From Cover to Cover: Evaluating and Reviewing Children’s Books. 
NY: HarperCollins.
Russell, D. L. (1994). Literature for Children. NY: Longman.
Sutherland, z. (1997). Children and Books . NY: Longman.
Tomlinson, C. M. & Lynch-Brown, C. (1996). 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MA: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六、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何秀瓊(2003)。論圖畫書對「死亡」的詮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芬玲(2004)。運用圖畫書實施全語文教學之研究--以<小榕樹兒童讀書會>為例。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吳事穎(2003)。陪小四生閱讀生命—由兒童讀物引導進入生命教育主題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梅虹(2004)。近十年來台灣與歐美地區繪本中死亡概念之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嘉琪(1999)。女性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憂鬱經驗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雅琪(2003)。兒童繪本內容之死亡概念分析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黃美菊(2003)。生命教育圖畫書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幼稚園大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素菡(2003)。繪本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社會技巧之輔導效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七、網頁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向陽(2001)。戰歌。2005年3月2日,向陽工坊:http://hylim.myweb.hinet.net/
兩岸家庭論壇(2003)。如何稱呼我們的外籍配偶。2005年1月6日: http://www.fats.org.tw/forum/printthread.php?t=997
林萬億(2003)。台灣遊民問題。2005年1月6日:http://140.112.156.5/~pclan/html/sars/homeless.htm
洪蘭(2004a)。潛移默化的生命教育。2004年9月15日,台北: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indexhome1.asp
洪蘭(2004b)。孩子需要溫暖的家。2004年10月,台北: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indexhome1.asp
陳英豪(2004)。安頓人心的工作。2004年9月15日,台北: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indexhome1.asp
動物保護資訊網(2005)。http://animal.coa.gov.tw/roam/qa.htm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