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書評

《永遠的兒歌—米米聽國樂》童謠音樂、繪本

《永遠的兒歌—米米聽國樂》童謠音樂、繪本

/ 洪淑青 (知名作家 )

女兒在學齡前階段,我總會安排許多在家玩樂的活動,包含繪畫、親子共讀、勞作、肢體運動及音樂唱遊,對於在家陪伴孩子的帶養者而言,豐富的玩樂課程需要尋求許多資源,上網搜尋育兒資訊、圖書館借閱書籍⋯⋯等都是當時我最常做的事。

猶記得,女兒約莫四歲時,在圖書館借了兩本和英出版社的《永遠的兒歌——小球聽國樂》,一本是《數字歌》,另一本是《外婆橋》,這兩本書將國樂與傳統童謠相結合,我相當感興趣也十分好奇,很想聽看看,這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沒想到,這讓愛動動跳跳的女兒從此就愛上了。


幼兒對喜愛的事物總以「不斷重覆」的方式接觸,雙胞胎女兒每日在家,一而再地重複聆聽,似乎想把這些曲風、國樂器的聲響深深烙印在心,這一聽就過了三個月。

大部分孩子最早接觸的樂器是⻄洋樂器,反倒是對於中國的樂器比較不熟稔,幼齡的女兒熟悉吉他的聲音,卻不知到同是彈撥樂器的琵 琶,其聲音和吉他很接近。這兩本音樂書讓女兒腦子裡對樂器、音樂 及聲音有了多元的交叉感受,她們聽得出什麼是「鴨母笛」的聲音, 什麼是「卡腔」的聲音,什麼又是「嗩吶」怪異的聲音,這些聲音就 像是動物的聲音,非常活潑!我們沒有特別教導孩子,只是聽著聽 著,她們就很自然地喜歡上這種不同於⻄洋音樂的樂曲。

多年後,孩子長大,看見廟宇陣頭繞境,雙眼會聚焦於藝陣中的嗩吶;出國在京都祗園祭,也會對日本傳統樂器囃子好奇,這些都是被勾勒起來,對各種樂器的敏感度。

故事中,有一個阿公與孫子的對話,也許是為了營造親切感,阿公就好像在榕樹下和小孫子一起討論國樂,我想像的是夏日午後祖孫對話,而音樂故事則是祖孫在聽國樂音樂會的彩排。


若仔細聽,會發現編曲相當活潑成熟,旁白部分也間接讓孩子多了一 些辨識的小技巧,當領奏排鼓時就來一首<排排坐>;當領奏像牽牛花的嗩吶時,就來一首<牽牛花>⋯⋯,類似這樣的對話與情境對應,讓小朋友找到關鍵,多一分暗示。

在童謠兒歌的部分,不管什麼年紀,我們都已經熟悉,雙胞胎女兒當然也有幾首早已知道的童謠,然後額外學了好幾首,和我們大人好像多了一些可以討論的話題。接著呢?她們開始模仿國樂樂器,然後永無止境地聽國樂,甚至聽出圖書館借的書與後來買的,其音樂旁白是兩種版本,她們的耳好像愈來愈敏感。除此,還做彩巾跳起舞來,這些都讓我覺得有充分理由紀錄下來。


現在,和英出版社重新再版,派來幼童熟悉的米米,帶領小朋友一起聽國樂,套書名改為:《米米聽國樂》,分列多冊,並多了「你知道嗎?」圖文介紹國樂器,並有搭配的遊戲,期望這套書,能讓更多孩子喜歡國樂。

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