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者介紹】陳致元 曾獲多項童書大獎,作品有《蝸牛吃出數字》《這是誰的島》《熊爸爸去另一個城市工作》《米米系列》(擔任插畫)《阿迪和朱莉》《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沒毛雞》《很慢很慢的蝸牛》《大家一起拔蘿蔔》等十餘部。
【書評】
好書大家讀好書獎書評
葉嘉青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講師)
親子間的玩具戰爭經常爆發在許多家庭中,而這本書能以體諒及同理心的態度來處理這個主題。其中簡潔的文本,固定重覆的句型,以及字體放大、具音效的擬聲詞都讓孩子讀來輕鬆有趣,好記又容易琅琅上口。而所創造的卡通動物主角「米米」也能讓孩子產生自我投射作用,並融入故事的情境,對於米米的遭遇心有戚戚焉。此外將玩具送回「家」的擬人化說法,也非常合理的鼓勵孩子收拾玩具的行為,讓孩子想學米米自動自發的將玩具分類歸位。
透過閱讀這本書來養成行為習慣,可能比父母不斷的耳提面命更容易、更有效。翻開蝴蝶頁及扉頁已看到故事正精采的進行著,滿臉笑容捧著一箱溢出來玩具的米米,後面緊跟著的是苦著臉、彎著腰,忙著拾起隨地掉落玩具的媽媽。粗細不一的輪廓線,柔和有層次感的色塊,以及淡淡的陰影使得畫面生動、典雅。在跨頁圖的應用上也恰當的將玩具的多,摔倒時的驚嚇和痛傳神的表達出來。這本繪本既生動又溫馨,非常適合親子共讀。
------- 輯錄自好書大家讀好書獎書評
【導讀】
我們一起送玩具回家好不好?
文/寶妹(博客來網路書店童書編輯)
亂丟玩具幾乎是每個孩子的通病,不管爸媽再怎麼耳提面命,孩子一轉身就全都忘光光,頭痛的爸媽似乎只能一邊唸一邊幫忙收拾玩具。這時候父母就需要童書的協助,因為面對有理說不清的孩子,與其講道理還不如分享故事,故事總能說進孩子的心裡,也能間接解決爸媽平日的小麻煩。
翻開《米米玩收拾》會讓人忍不住微笑,因為畫面太傳神、熟悉了──總愛亂丟玩具的米米,常讓幫忙做家事的自己被玩具絆倒而摔得四腳朝天,讓媽媽很傷腦筋。媽媽後來想到妙招,「米米,我們一起送玩具回家,米米才不會跌跤。」沒想到,媽媽的方法竟讓米米學會自動自發且歡喜地收玩具。
《米米玩收拾》成功地抓住孩子遊戲的心理。小朋友很容易將身邊的玩具、物件當成是他的朋友,他們常會對玩具說話,像是「熊熊要睡覺,我幫熊熊蓋被被。」所以,當米米的媽媽對米米說,我們一起送玩具回家時,小朋友是理解的。孩子也會將書的內容與生活產生連結,進而模仿、學習米米的行為。讓小朋友原本覺得收拾玩具這件麻煩事變成一種有趣的遊戲。這就是幼兒生活圖畫書的魅力!
-------輯錄自2010-6 博客來網路書店編輯選書
文 / 知名作家粲然
松居直說:「看到米米,又有了當年看到米菲的感覺,非常欣喜。」許多父母在育兒方面的誤區,都出在「反應式管理模式」上。其實,當我們隨著孩子的成長,成為更成熟的父母,回顧來路,我們就會承認,成長的的確確是一個序列的事,一個迴圈的事,是多層面的系統,從小時候的餵奶作息、朋友交流、感受情緒、學習態度到成長之後的飲食作息、社群交往、價值認定、學習方式,無一不是互相關涉、互相交通、互為補充。而不僅僅是簡單的「你對我做了什麼」——「我就會怎麼樣」中之膚淺因果。......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