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和米米一樣, 不願意坐馬桶? 《米米坐馬桶》透過好玩的故事和圖畫, 溫馨陪伴幼兒平穩度過 坐馬桶的跨越式成長期, 適合親子溫馨共讀。
《米米系列》緊扣幼兒內心世界, 貼近幼兒心智發展與內在成長需求, 吸引幼兒一讀再讀。
已售出法國、西班牙、義大利…… 等十餘國版權,芬蘭、丹麥、以色列 首度引進華文圖畫書。
【作者介紹】 周逸芬 兩個孩子的母親,喜歡摟著孩子唸書給他們聽。在台灣獲日本文學碩士後,赴美取得教育心理碩士。2002年獲博士學位。博士論文從發展心理學探討幼兒喜愛的圖畫書特質。擔任童書編輯十餘年,曾獲金鼎獎最佳主編獎。圖畫書作品已售出十餘國版權,曾獲德國白烏鴉獎、「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獎、2019台灣兒童文學佳作、大陸優秀童書排行榜TOP10、金曲獎最佳兒童音樂專輯獎、冰心兒童文學獎。跨界創作的《米米系列》動畫已獲二十餘座國際動畫獎。
【繪者介紹】陳致元 曾獲多項童書大獎,作品有《蝸牛吃出數字》《這是誰的島》《熊爸爸去另一個城市工作》《米米系列》(擔任插畫)《阿迪和朱莉》《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沒毛雞》《很慢很慢的蝸牛》《大家一起拔蘿蔔》等十餘部。 【書評】〈米米坐馬桶〉說出孩子的心聲
文/寶妹(博客來網路書店童書編輯)
同事的孩子兩歲多,每天仍包著尿布跑來跑去,拒絕坐馬桶練習大小便,讓同事很傷腦筋,便詢問大家的意見。同事問小編:「有沒有小朋友坐馬桶的圖畫書?」我講了二、三本書名,但一提到《米米坐馬桶》,同事眼神一亮,問說:「是《米米說不》的那個米米?」「對啊!」「就是這本啦!米米的三本書(米米說不、米米愛模仿、米米玩收拾),我孩子超愛的,百聽不厭。尤其是《米米玩收拾》,孩子看完後,還會有模有樣的模仿米米帶玩具回家──玩具箱。」
《米米坐馬桶》說中了孩子的心聲──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尿濕褲褲;當我發現我想尿尿的時候,正要開口說,尿尿就自己跑出來了;原來喝很多水,就會想尿尿;要尿尿的時候,要先脫褲子,才能坐在小馬桶上喔;我想練習坐小馬桶,可是我更想玩啊。
孩子還小的時候,大人全繞著孩子打轉,滿足小孩的各種需求。練習坐馬桶大小便,可說是小孩人生中第一件不能隨心所欲的事。在這期間,孩子難免會遇到挫折──在生理發展上,可能還無法明確感受何時有尿意或便意;在心理上可能是因為貪玩,而來不及上廁所才尿褲子;沒有足夠的學習對象,不知大小便時該有何種行為;沒有精神上的鼓勵。
以上這些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米米坐馬桶》都以巧妙的方式表現,讓孩子覺得,原來米米和我一樣也會尿褲褲,原來我也可以和米米一樣學會坐馬桶大小便。
同事和二歲的寶貝分享《米米坐馬桶》後,孩子雖未能馬上順利的在馬桶上尿尿和嗯嗯,但已經願意模仿米米坐在馬桶上,這也算是一種進步,不是嗎?
【輯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編輯選書】
文 / 知名作家粲然
松居直說:「看到米米,又有了當年看到米菲的感覺,非常欣喜。」許多父母在育兒方面的誤區,都出在「反應式管理模式」上。其實,當我們隨著孩子的成長,成為更成熟的父母,回顧來路,我們就會承認,成長的的確確是一個序列的事,一個迴圈的事,是多層面的系統,從小時候的餵奶作息、朋友交流、感受情緒、學習態度到成長之後的飲食作息、社群交往、價值認定、學習方式,無一不是互相關涉、互相交通、互為補充。而不僅僅是簡單的「你對我做了什麼」——「我就會怎麼樣」中之膚淺因果。......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