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萬物有情

-

石獅專刊 -《小石獅》

2. 他山之石

2. 他山之石 / 石獅專刊
朱維毅  (作家)
法國首都巴黎,城市風格渾然一體,不僅古蹟維護完好,商用和住宅建築也都保留著17和18世紀的原貌,城內普通建築的任何維修和改造都要經過嚴格審批,同時必須保持原有風格和高度。?了滿足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巴黎市政府於上世紀70年代,在巴黎西郊當年的普法戰爭古戰場開發了拉德芳斯新城。在那裡人們看到的是巴黎的另一張面孔:高樓林立,公路縱橫,一片生機。令人叫絕的構思在於,巴黎人在新區中心的制高點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方框形現代化寫字樓,恰如一個中空的大門,其空間剛好能放入市區內的凱旋門,因此又被人稱做「新凱旋門」。登上「新凱旋門」俯瞰巴黎,只見老城中心的法國皇宮盧浮宮、老凱旋門和新城的「新凱旋門」正好由公路連成一條步步升高的直線,任何人在這?都很容易聯想到這種規劃的寓意:巴黎在發展,歷史在延伸,歷史和現代密不可分。 

德國由於二次大戰的破壞,大城市的整體古代風貌不復存在,於是,熱愛歷史遺跡的德國人善待他們每一座百年以上的建築,皇家宮廷建築自不用說,很多上了些年頭的學校、別墅、企業和公寓都被挂上受保護文物的牌子,即使是它們的所有者都無權拆除或改變。至於那些未受戰火摧殘的歷史小城則必須原汁原味地保存和維護。 

位於德國南部的"浪漫之路"旁的小城羅滕堡是德國老城保護的經典之作。進入城牆後,你看到的是一個外形無絲毫改變的中世紀城市,這裡不但沒有一棟現代建築,連公用電話亭都被隱藏在古屋裡。城市裡見不到一根電纜明線,只有進入建築內部時人們才能感受到現代生活的氣息。德國人對古城保護的觀念非常明確:這是前人的遺?,毀壞後不能再生,即使再生也是複製品。 

歐洲古城之所以在不改變歷史面貌的情況下,做到公共交通基本順暢,當地政府的規劃和管理起了決定性作用。其典型的做法:第一是規劃建造新城,把老城的生?職能的全部、商住功能的大部轉移到新區,老城重點職能定?服務、旅遊、行政管理三大塊,從而減緩老城的人員流動壓力,其典型是羅馬。 

第二是大力發展地鐵建設,把大部分人員交通轉入地下。在網狀地鐵線結構形成後,城市的所有繁華地段都可乘地鐵抵達,地面交通的擁擠現象自然得到緩解,其典型是巴黎。 

第三是在城市建築的規範制定中充分考慮汽車停車問題。鬧市中大型建築和公寓樓的停車場不能依靠地面解決,而只允許在建築內部的地下或樓上設置,其典型是柏林。

俄羅斯的故都聖彼得堡之所以至今古風猶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蘇聯政府在十月革命後的保護古城的法令:老城建築的內部可以改造,外部不允許有絲毫變動。
歷盡滄桑的羅馬城絕非僅僅由世所共知的鬥獸場、貴族浴場、古羅馬遺址等幾個古蹟景點體現。全城風格統一、古樸協調,進入羅馬如同走進了歷史。


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人們在到達羅馬後看到的是聲勢浩大的舊房拆遷工程,它還是羅馬嗎? 

輯錄自朱維毅著,中國青年報2002/11/4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ch-yuwai/227260.htm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