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文學藝術

-

博物館專刊 -《博物館之書》

2.親子攜手探遊博物館

2.親子攜手探遊博物館 /博物館專刊

莊世瑩(小大繪本館講師) 

平日我除了是一個喜歡為孩子們說故事的故事媽媽,也在孩子學校中擔任愛心媽媽,經常協助老師推動一些班級的校外教學活動,其中安排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參訪,是我最常參與的項目。但是我也曾遇過對這類活動抱持懷疑態度的老師和家長,他們會說:「小孩不都是在博物館裡跑來跑去,他們真的懂得怎麼看博物館嗎?」

 每每聽到這令人扼腕的話語,腦中就會浮現孔老夫子說過的:「不教而殺謂之虐」,不願意提供小孩機會,又自以為是的先否定小孩的能力,在我們的周遭,像這樣的成人恐怕不在少數吧!「看博物館」不只是個人文化素質的培養,也是一種公民社會行為的型塑,如同其他技藝的修習必須經歷養成的過程,無論是兒童或成人,「如何看博物館」也都需要透過學習來實踐。

我曾經兩度參觀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身為觀眾,館中最震撼人心的展示,當屬大展廳中,各種成雙的動物猶如從諾亞方舟中走出的景象,但身為母親,當我看見法國的學童如何在博物館中進行學習活動,一個個活潑卻全神貫注的孩子,專心的以紙筆描繪博物館中最吸引他們的事物,我不禁感到另一種更深沉的「文化震撼」,而且這樣的震撼,我同時在羅浮宮、大英博物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或者只是在英國某處的地方性博物館,都一再的有相同的感受。

在旅居英國期間,我的小孩從幼稚園唸到小學一年級,學校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尊重每個孩子學習進程的差異,雖然有預定的主題,但每班的主任教師可以針對自己班上小朋友的學習狀況,機動的調整教學的內容。老師會在進行下一個教學主題之前,先和小朋友討論並知會家長,然後我和孩子就會在家中進行另一次的討論,接著找出家裡相關的書籍和物件,每個小朋友帶著不同的資訊到學校交流,師生會一起在教室中佈置一個「主題角落」,就像一次微型的策展。 

大家分享了來自不同家庭的資訊後,學校會安排與主題相關的校外參訪,同時徵求家長的隨行參與。老師在行前會和小朋友討論出幾個共同關心的議題,但不會發給封閉性、制式的學習單,可是只要是去博物館或美術館,小朋友們都會隨身帶著筆記或素描本,將細心觀察的成果描繪記錄下來。於是我們可以在博物館中看到:一群活潑、有自信的孩子,他們很清楚知道自己為何來到博物館,所以他們可以專心的沉浸其中,主動的搜尋和觀察,而不是被動的被成人驅策、呼喝、限制他們該如何看博物館。孩子是因為被尊重而懂得自重和成長。

 


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