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萬物有情

-

流浪狗專刊 -《流浪狗之歌》

3. 線條替流浪狗說話

3. 線條替流浪狗說話/ 流浪狗專刊
張素椿 (繪本讀書會負責人)

比利時女畫家嘉貝麗.文生(Gabrille Vincent)的「流浪狗之歌」在台灣改由和英出版社再次出版,關心「狗」這個主題或喜歡這本書卻失之交臂的讀者,終於可以擁有它了。

嘉貝麗.文生出生於1928年,畢業於布魯塞爾美術學校,她曾以本名莫妮卡.瑪丁(Monique Martin)專注於炭筆和鉛筆畫作,從事圖畫書創作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流浪狗之歌」是她的第一本書,之後陸續有以炭筆作畫的「蛋」,以及沾水筆勾勒並上淡彩的「熊叔叔阿尼」系列和畫集出版。

「流浪狗之歌」是一本無字書,它以單色鉛筆作畫,描繪一隻被主人從車子拋出的狗如何竭盡心力地追逐棄它而去的主人,而後沮喪地在公路邊、田野、海濱與城市巷弄間遊走,最後遇到一位注意它的孩子的故事。一般讀者早已從無字書中理解、也接受圖畫是一種能傳達各種訊息的語言這個事實,這本書更確切地說,連線條、空間都會說話。由於畫家對狗的動靜姿態、土地的起伏、天際變幻早已了然於胸,對人、車的型態熟悉無比,加上空白空間的掌握,在無法遲疑、停頓與預測的速寫筆觸中,才能完成比一再修正的工整完稿更生動的畫面。

「流浪狗之歌」除了保留白底的畫面和前述精準的速寫風格外,最動人的是寥寥幾筆,從動態、表情到心情,由外而內的表現。書中的狗兒從被丟出車窗起,拼命追著主人的車,畫面上是狗兒奔跑時背面、側面遠景與斜側等各種追逐的角度,讀者可以從牠四肢的大動作看到狂奔的速度,從側面近景圖上細密繁雜的線條感受狗兒的焦慮。追不上車子的狗停下來看著遠方,畫家用兩頁讓狗兒嗅著地面,讀者不難看出它的狼狽、疲倦、疑惑與茫然。之後,肯定簡潔的線條顯示牠定定地佇立路邊,待牠猶豫地試著過馬路,來往的車子因閃躲牠而衝撞後,畫裡的狗兒回首張口、夾著尾巴,有肇事的不安與逞強。接下來是全書的轉折,也是當作封面那幅不知如何是好的回首。狗兒從此開始流浪:牠在郵筒邊撒尿做記號、在海灘觀望、仰頭長吠……。

「流浪狗之歌」的五十多幅圖,其實可以分成幾組,每組有連續的動態和特別的場景,一幕幕串成全書;它們包括追車子、過馬路、車禍事件、海濱以及和小孩相遇的結局等等。例如在海濱一

景裡,狗兒興奮地看到遠方的人影,以為是主人,跑幾步伸長脖子細看,是嗎?是嗎?不是!只好別過頭不看,昂頭嗚嚎,掉頭而去。接著畫家將六幅畫裡的狗兒以全黑的逆光來呈現日落時分,並以小小的黑點在廣闊的空間中表現狗兒的渺小與孤獨。又如最後讀者在狗兒消瘦的身後,以牠的角度看到一個帶著背包的孩子,狗原地不動,看著對方試探性的逐漸接近;狗兒身上越來越凌亂的線條,就像牠期待、興奮與複雜的波動心境,直到小孩靠近,狗兒終於一躍而起,這一組圖裡,就像慢動作般扣人心弦呢!

圖畫書中,狗的身影並不罕見,但「流浪狗之歌」作者嘉貝麗‧文生以獨到的眼光發掘圖畫書作家未曾捕捉過的題材,表現出棄養狗兒的主人所看不到,流浪狗失落、艱辛的一面,能引發讀者在收養狗兒前先做省思。嘉貝麗‧文生雖然已於2000年9月長眠,她的悲憫之心將伴著作品長留人世。

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