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

失依(親)兒童專刊 -《開往遠的列車》

3. 孤兒列車

3. 孤兒列車/ 失(依)親兒童專刊
文∕ 布魯斯.艾勒  譯∕陳映慈
當我們聽到孤兒列車的故事時,或許會驚訝:天底下為什麼有這樣冷漠殘酷的事情?但請記得,在當時,兒童福利法及保護機構尚未存在。如果親戚間不伸出援手,這些孩子簡直無路可走。在許多個案裡,孤兒列車使這些孤兒能設法生存下來。

孤兒列車是美國最早被記載下來的系統化孤兒認養活動。在這個大宗的遷移動作之後,美國的兒童保護法令很快地被建立起來,清寒補助、營養午餐、童工法令,以及許多運動的推行使得兒童的人權受到重視與保護。這些新法,以及大眾的輿論終於使得孤兒列車不再有開出的必要。最後一班合法開出的列車是在1929年。但是在1930年還有許多「非正式」孤兒列車開出的記錄。

許多曾搭乘孤兒列車的當事人還活著,但是也有許多人在國家福利機構尚未建立前就去世了。有些故事是由他們的後裔述說,也有許多故事永遠遺失了。被記錄下來的這些故事,讓孤兒們的「共同經驗」逐漸清晰……。

一﹒孤兒們都以為他們搭乘了「唯一」的孤兒列車。很少人知道他們是美國大西部移民計劃?的一員。也從未了解到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故事。

二﹒大多數的孤兒們都認為: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好,所以父母親要將他們送走。事實上,導致他們搭上孤兒列車的原因很多,例如:父母雙亡、經濟上無力撫育、未婚生子、惡意忽視、虐待等,並無一定的原因。

三﹒孤兒們幾乎都跟親生父母完全失去連繫,所以「孤兒」的烙印跟隨了他們一輩子,使他們自覺與眾不同。許多人在追溯自己的一生時,都說心理創傷難以磨滅,即使成家以後還是拒絕向家人述說自己的過去。

這些孤兒們的命運各不相同,有的尋到充滿愛心的和善家庭,有些則淪為農人或商家的廉價勞工。有些人備受呵護,有些人飽受虐待。有些人敬愛他們的養父母,有些人則逃逸不知蹤跡。

這些孤兒不完全是被領養,也有人只是簽下了受雇的契約。除非是經過了合法的收養程序,或遺囑上有特別的聲明,否則他們沒有繼承權。

由於缺乏出生證明,許多孤兒們在成長後,面臨許多法律難題。不論在申請結婚證明、護照、其他證明文件、社會福利、駕駛執照等都會受到阻礙。這些曾經為美國西部開發作出貢獻的孤兒們,卻得在二次大戰後經過重重挫折才能入籍他們自己的國家。

在最近十年間,孤兒們彼此的連繫逐漸形成。最後透過國家機構,這些當年的列車乘客們,才知道他們不是孤單上路。五大冊書刊的印行使得孤兒們的辛酸開始見諸文字,同時也使得有類似遭遇的人們更加惺惺相惜—他們形成了一個大家庭,互相鼓勵,而往日的傷口也漸漸癒合。

雖然正規的歷史書上遺漏了這一頁美國史,這些列車孤兒們卻不再沉默,為了讓後世能記取教訓,許多人開始對新一代述說自己的故事,並且在兒童保護組織發表演說,只希望過去的錯誤不會再犯。

本文作者 布魯斯.艾勒是一位列車孤兒的後裔;資料來源:www.orphantrainriders.com/riders11.html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