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文學藝術

-

楊喚童詩專刊 -《永遠的楊換》

4.楊喚的童詩

4.楊喚的童詩/ 楊喚童詩專刊
趙天儀(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教授)
楊喚在致王璞書簡〈詩的歷程〉裡說:「當詩的賦有『魔性』的花朵,在筆尖下綻開了的時候,你必須『輸血』來灌溉它,以『肉』來培植它,結果,你的靈魂將迷失於空想之美的境界。而你的軀體呢?則被無情的交給現實鞭笞和荊棘,這痛苦是難於想像的。」同時又說:「你應該去理解人生,接觸人性,從而把握它、刻劃它,面對一個最莊嚴、最偉大的一個大課題。」從這些話裡,我們不難瞭解,楊喚的詩觀是很嚴肅的;他是要面對真實的人生,把自己的痛苦化為一種力量,且為詩付出那可貴的心血。他是以這樣的精神出發,來為孩子們創作兒童詩。

我們知道,楊喚曾經有過一個不幸的童年,在一篇散文〈童年小照〉中,他這樣地自述著:
都說童年期是美好,就是在回憶也是有享不盡的甜蜜,但,我呀,我不知道那「過去」都是怎樣過去的,而現在呀,我又不知道我是在哪。從小就是個可憐的小東西。那在北風唱著「小白菜呀,遍地黃」的,那挨打受罵,以痛苦做食糧,被眼淚給餵養大的小東西。童年期,那樣的童年,一如一個悠長的冰泠的世紀。

這篇楊喚的小品,簡直是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更深切地瞭解了他,尤其是他的童年期。楊喚以這樣的童年體驗,加上他對詩的真誠,來為孩子們創作兒童詩,實在是令人珍惜的;可以說,他既有豐富的童話般的想像,又有真摯的詩樣的熱情。

在中國兒童詩的創作上,楊喚可以說是一位開創者吧!然而,近幾年來的兒童詩的發展,似乎一直沒有跳出楊喚所創立的格局;我們希望,跨過楊喚的影子,在中國兒童詩的創作上,能走出一些更寬廣更開闊的途徑與方向。
從楊喚的兒童詩的創作上,他給我們不少的啟示,有幾點是值得我們重視學習的:

1.豐富的知識:
雖然楊喚沒有太多的機會在學校裡唸書,但是他依然苦學不輟。一個不幸的苦孩子往往比養尊處優的孩子,更能自愛,更能把握讀書的機會。葉泥先生曾說:「他讀書的胃口相當的好,讀得多,消化的也快。一天的時間,大都消耗在讀書上。讀的範圍包括了文學、史地、自然科科學、哲學、論理學、甚至大部頭的昆蟲學,幾乎無書不讀,而讀後都差不多作有讀書筆記。我們都喊他為『活辭源』。」從楊喚的兒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動物、植物、以及自然界方面的知識都非常豐富,而且又能適當地把那些知識活用到兒童詩的創作上來。

2.真摯的想像:
除了有豐富的知識以外,他也能運用真摯的想像來加以剪裁與表現。楊喚在致葉纓書簡〈詩的靈魂〉中說:「要知道,只有辭藻堆砌得瑰麗無比的形式,而無豐富充實的內容,動人的感情,以及自然的律動,那還是放下筆的好。」可見他自己在詩創作上的要求是頗為嚴格的;換句話說,詩,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風花雪月;詩,是在痛苦體驗中所表現的一種真摯的想像。

3.孤寂的感情:
楊喚曾經在他的童年歷盡了艱辛與苦難,因此,培養了一種孤獨的性格。但是,他卻把這種艱辛與苦難,化為一種溫暖,一種愛的光輝,融化在他的創作中,尤其是在為孩子們而創作的兒童詩上。他把寂寞,化為一種溫暖的愛,在詩的創作,成為一種潛在的力量。也可以說,他在兒童詩的創作中,找回了一些溫暖,找回了自已失落了的童年的夢。

4.健康的表現:
楊喚的詩,是植根於現實的生活,他的詩有著寫實性的健康表現,所以,他的詩,不是晦澀難懂的,而是明朗可悟的;不是頹廢蒼白的,而是硬朗結實的,雖然說他自己是從不幸的痛苦中磨鍊掙扎過來的。
  
楊喚的兒童詩充滿了激動,充滿了一種懇切的希望。這種親切呼喚的口吻,該不是一種教訓的口氣,而是一種詩的語氣,是一種動人的寫照。楊喚的兒童詩,是富有童話的情趣與意味的,但是,表現得非常自然,不是故意借童話的意味來裝飾的。他的兒童詩,有一部份是屬於敘事性的兒童詩;例如〈童話的王國〉、〈水果們的晚會〉、〈森林的詩〉和〈春天在哪兒呀〉等等,這些詩較長,也較有童話的故事性表現。又有一部份是屬於抒情性的兒童詩,這些兒童詩較短,以短小精緻取勝。在兒童詩的取材上,楊喚的兒童詩,有動物、植物,自然界以及日常光活上的感受等等,但是他的主題,多半是以愛為中心,像一個同心圓一樣,從這愛的圓心射出無比溫暖的光芒。

輯錄自《幼獅文藝》,第46卷第5期,民國66年11月


20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