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文學藝術

-

現在藝術作品賞析 -《藝術在哪裡》

2.《藝術在哪裡?》作品賞析

2.《藝術在哪裡?》作品賞析/ 現代藝術作品



卡爾(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美國離塑家、畫家

捕龍蝦器與魚尾巴(Lobster Trap and Fish Tail)
1939,260x29cm,活動聯盟
卡育咨是第一位讀雕塑作品,可以活動自如的藝術家。因為 可隨著空氣或風的流動而緩緩挪動的懸掛式雕塑,讓原本会 人感覺穩重的雕塑,多了一些輕盈與活潑的氣息。現今許多新穎的風鈴設計,靈感大多數來自於卡爾岱的作品。



梵谷(Vincent Van Gogh)
1953-1890,荷蘭畫家

星夜 (The Storry Night)
1889 173.7 x92.1cm,油彩、畫布繪
這是梵谷在巴黎郊區,舉槍自殺的前一年所完成的作品。由 於當時梵谷的精神狀態已經瀕臨崩潰,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感情豐沛的藝術家,以憂鬱的色彩及強烈的筆觸,將所有 的情感全部傾洩在畫布上,這件名為《星夜》的油畫作品, 也是梵谷晚期的代表作。

卡爾(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美國離塑家、畫家
黑寡婦 (Black Widow)
1959:23.3x434.1x226.2cm,翻銅雕塑
這件作品的主題,是世上最毒的蜘蛛別名《黑暗》。同樣 地,看似沈重的翻銅作品,卡阿岱仍舊以主國及造型,讓作 品多了一點靈動、活潑及童趣。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28~1987,美國普普藝術家
金色瑪麗蓮夢露(Gold Marilyn Monroel)
1962,211.4x14.7cm,铜印及複合媒材、畫布
安迪·沃荷是1960年代,美國普普藝術風格的主自畫家。將 商業話題或圖騰與藝術結合,是安迪沃荷最為藝術史稱道的成功例子。例如這件以《瑪麗蓮夢露」為題的作品,就是以 當時的電影明星為主角,藉著大明星的知名度,也順利開展 畫家自己的知名度。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28~1987,美國普普藝術家
之前與之後 Before and Affer)
1961,137.2x17.5cm,複合顏料、畫布
這件作品仍舊與當時的流行商業活動與話題結合,說明一個女人在整形前與整形後的改變。在今天看來,卻更多了一些嘲諷的情趣。

羅夏(Edward Ruscha) 
1937~,美國畫家、設計師及攝影
OOF 
1962,181.5x170.2m,油彩、畫布
以攝影聞名的美國藝術家羅夏,他的作品跟随普普藝術的精 神,以取悅大眾、通俗化為主。這件作品就像一張標語或口 號的油畫版本,在當時,所謂的普普精神,就是生活化,簡 單易懂,甚至以商業廣告口號來行銷「藝術」都是理所當然 的事情。

李奇斯坦(Roy Lichtenstein) 
1923-1997,美國畫家、雕塑家
ITUIRAJ (Girl with Ball)
1961,153x91.9cm,複合顏料、畫布
李奇斯坦為美國1960年代的普普藝術大將,他的作品風格是 將美國青少年流行的連載漫畫,變成巨幅畫作。甚至有些作 品仿佛彩色漫畫作品被放大後,產生彩色印刷網點。只是這 些網點是畫家畫上去的。漫畫的流通靠的是印刷及通路,所 以藝術家將機器印刷變成手工印刷效果。將連環漫畫放大、 將日常生活的通俗刊物轉換成藝術作品,也是普普藝術家力 求藝術作品通俗化、商業化的特色之一。


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國畫家
ITUIRAJ (Girl with Ball)
紅色工作室 (The Red Studio) 1911,181x219.1cm,油彩畫布。
雖然法國的「野獸畫派」只維持了短短五年,但是馬蒂斯的 藝術生涯卻調遠流長,被譽為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馬蒂 斯在每一個時期的作品都沒有讓人失望,這張畫作是馬蒂斯 展現色感功力的大作,畫中對於色彩的華麗、精粉、瑰奇及 帶有一種中的異國情調,在在讓人讚嘆畫家掌握油畫的網 熟與飽滿。馬蒂斯自己認為他的作品就是:求取畫面的平衡 、純粹,及看似複粉實際平靜的生命現實。


羅森伯格(Rober Rauschenberg) 

1925-美國畫家
床(Bed)
195,191.JxBox20.3cm,複合媒材、現成物的拼貼組合
羅森伯格是美國1960年代非常知名的畫家,1964年得到威尼 斯雙年展大獎,在當時以一位美國藝術家的身份,得到歐洲 威尼斯大獎是非常難得的。也因此他可說是美國普普藝術家 裡,真正以藝術作品,而不是以商業炒作的知名度享譽歐美 藝壇。這件作品是羅森伯格成名作品之一,他利用抽象繪畫 、現成物、網印或照片的組合,讓原本屬於平面的二度空間 作品,呈現出一種深不可測的三度空間效果。也因為他在畫 面上大量利用複合媒材,顛覆了畫作只能用油畫顏料的習性 ,更使得觀眾覺得藝術創作在材料上的無限可能,讓人耳目


傑克梅第(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瑞士雕塑家、畫家
指路的男人(Man Pointing)
1947,179x103.4x41.5cm,青銅
傑克梅曾將人像雕塑的造型抽長拉細,仿佛肉體並不重要, 而人的身體只存在一種敏感纖細的精神狀態。因此他的作品 充滿個人的情感及情緒,甚至有些神經質。也因為這種特質 ,特別容易打動人心。沙特稱其作品是展現「絕對存在」的 精神。



歐本漢(Meret Oppenheim)
1913-1985 德瑞雙籍畫家、雕塑家、設計師
皮草午餐 (Object, Le Dereuner en Fourure)
1936,茶杯直徑10.9cm, 直徑23.7cm.荼匙長度 20.2cm,總高度7.3cm,動物皮草,茶杯組
歇本漢在1920年代會經加入法國的超現實團體,加上他自己 在設計上的長才,因此它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材料來實現他的 想法或夢境。這是以動物皮草可完成的「杯組,原意只在 於利用「非常理」的材質,讓觀眾產生一種認知上的矛盾: 「這......可以拿來喝咖啡嗎?」一直到現在,因為這件作品 的材料,反而讓現今的觀眾聯想到其他問題。隨著時代的改 變,人們對藝術作品總有新的觀點跟議論,例如動物保育或 反皮草之類的議題,這些都是藝術家創作時始料未及的。


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

1898-1967,比利時畫家
7 (The False Mirror)
1928,54x680.9cm,油彩、畫布。
馬格利特是超現實主義裡,與達利同享盛名的畫家。他利用 非常寫實的油並平塗技巧,將日常生活的真實面加上自己的幻想,使得每一張畫裡彷彿都有一個奇幻的故事發生。「將 幻想落實在畫布上」,應該是馬格利特作品的最佳寫照。


 

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