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

兒童性侵害專刊 -《家族相簿》

5. 聆聽心裡的聲音

5. 聆聽心裡的聲音/ 兒童性侵害專刊
文∕陳鏡如(勵馨諮商員)
耶誕節,我收到一個孩子的卡片。記得一年前,這個孩子怯生生的由同學相陪而來。會談的過程,他總是不斷陪著笑臉,對於我的任何問話,完全不敢說不。直到有一次,我很生氣的告訴他:「我不喜歡你在什麼狀況下都是笑瞇瞇的,因為你根本就是很難過的。」

童年時期曾經受過性創傷的個案,不管性創傷事件對他們的行為造成的影響如何不同,他們大多都具有「討好」的特質。這個討好的特質,也就是何以他們將這個秘密埋藏了很多年,沒有說出來的原因。當我們詳細和個案探索他隱藏這個秘密多年的原因時,大多數的個案都會提到這一點:擔心給家人添麻煩。因為擔心給家人添麻煩,擔心會讓家裡帶來巨變,或者家裡已經夠亂了,不想再讓家裡更亂。這些想法的共同處就是:「我的傷害不重要,家裡其他人的幸福比我重要。」所以,這個秘密就埋藏在他心中。

討好的特質,在個案成年後,經常造成他們「體察別人要什麼」,腦中永遠在考慮:「我要怎麼做,才會讓別人對我滿意?」這樣的討好,背後含有「我不夠好,別人比我重要」的意味。所以,當個案能夠討好對方時,他在無形中也感覺自己「好像比較重要了」。但是,假如討好不成,或者,別人將個案對他的討好當作是理所當然,甚至沒有察覺到個案的委屈時,大多數的個案就會陷入自責、難過、困惑、及悲傷的情緒中。長期累積下來,人際關係會有很多的無所適從,不曉得為什麼自己已如此替別人著想了,卻仍然得不到別人的喜愛、得不到同等的關心,同

時,還可能會被別人討厭。所以,個案帶著人際之間的失望跟挫折,以及過去童年時期對於父母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那層失望跟挫折,繼續過日子。


很高興,在這段諮商過程,這孩子領悟了此點。但是,他仍然在跟討好別人這個因素對抗。常常,他又會不自覺的做出討好別人的行為。而我,在看到這個部分的時候,還得要耐住我的擔心,只能稍稍的點醒他;有時,他對我的提點渾然不覺,我也只能乾著急。等他自覺到了,然後,我們再一起想辦法,看看他如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需要。就在一次次的過程中,我看著他逐漸的,愈來愈快會看到自己的需要;雖然,對於是不是要去向別人表達他的需要,以及要如何將自己的需要說得明白,他仍然感到掙扎。常常在書店看到「追尋自我」這樣的字眼。我想,瞭解並重視自己的需要,就是一個曾經受到性創傷的孩子,他追尋自我的歷程吧!

輯錄自勵馨基金會電子報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