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生老病死

-

戰爭的生命故事 -《爺爺的牆》

3. 歷史傷口的見證

3. 歷史傷口的見證/ 生離死別的故事

越戰紀念碑(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1960年12月 】

美國總統甘迺迪派遣非戰鬥軍事人員至情勢動亂的越南。 
歷經詹森和尼克森二任總統,美國派遣大量軍隊抵達越南參戰。

【1976年 】
南越投降,美軍在越南損失慘重。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的呼聲,促使美 國舉行巴黎和談會議,簽下和約終止這場戰爭。

越戰結束後,美國軍人歸國後,發現他們並不為社會所認同,且遭受到冷漠不平的待遇。因此有些退伍軍人認為必須設置某些紀念物,以免在越南犧牲或失蹤人員被美國社會所遺忘,一名前陸軍下士Jan Scruggs率先提出設置紀念建築的理念。 

【1979年4月】
一群越戰退伍老兵在首都華盛頓成立團體,發起公開徵募紀念碑設計稿的活動,希望在國家大草坪博物館、紀念碑群落地帶建造一座形象鮮明的越南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它必須滿足四項基本要求: 
(1)紀念碑本身應具反省和沉思特質 
(2)需與鄰近的景觀和建築物相協調 
(3)碑身鐫刻所有陣亡和失蹤者的姓名 
(4)碑上不對越戰做任何政治立場的介紹和評價 

【1980年7月】 
美國國會批准,在靠近林肯紀念堂的憲法公園盡頭,建造越南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 

【1981年5月】
就讀耶魯大學建築系的華裔大三女學生林瓔(Maya Ying Lin),在1421件應徵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設計的首選。 

【1982年】
3月工程終於動工,當年10月越戰紀念碑落成了。坐落於林肯紀念堂及華盛頓紀念碑的中間,沒有傳統巍峨高聳的建物,紀念碑以中國字「人」,類同英文字「V」的形式,簡單有力的在地平面上舖展開,象徵大地被切開的傷口,來自印度光亮黝黑的花崗岩牆面,清晰反映出四周的樹林、草地、紀念建築和不斷來尋找姓名的人們,也表達出58209位依陣亡或失蹤的時間序被銘刻姓名者,在歷史洪流中所應有的地位及其不朽的意義。

【2000年12月】
越戰紀念碑被美國建築師協會(AIA)票選為「美國世紀十大建築」之一。

林瓔
「當你沿著斜坡而下,
望著兩面黑得發光的花崗岩牆體,
猶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爭歷史的書。」 

華裔女性,美國《生活》雜誌評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一百位美國人 與五十位美國未來的領袖之一,1999年美國《亞裔雜誌》評選為過去十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百名亞裔人士之一。

--------輯錄自台灣省公共藝術考察團出國報告書,88年5月

20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