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生老病死

-

關懷老年父母專刊 -《陽光之家》

5.《艾立克森心理社會發展論》老年期

5.《艾立克森心理社會發展論》老年期/ 老年父母專刊
周逸芬(和英出版社總編輯)
艾立克森(Erikson, E.)是「心理社會發展論」的創始人。他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發展時期。以老年期為例:

老年期調適順利者:圓滿無憾,樂天知命,隨心所欲。
老年期調適有障礙者:悲觀絕望,悔恨舊事,徒呼負負。
老年期重要關係人:氣味相投者。

老年期是人生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最需要自我調適的一段歷程。包括不再擁有健康的身體與社交優勢,以及因退休而失去工作與收入等等。尤其,隨著時間流逝,他們還會逐漸失去親密的伴侶、親戚,與朋友……。

面對死亡的陰影,許多老年人開始回顧一生。有些人因此陷溺於深沉的失望與悲傷。有些人以接納的態度,認同已逝歲月的價值與無可取代的必要性,譬如坦然承認:「是的,我曾經犯了錯,但是以當時的情境而言,這個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願意接納這些錯誤,就像接納生命中一些美好事物一樣。」

銀髮生涯的自我調適並非外顯易見,它是老年人內心世界的一種掙扎,往往需要真正的智慧才能解放自我心中的枷鎖,獲得清明圓滿的內心成長。

艾立克森「心理社會發展論」(Psychosocial Theory of Development)
艾立克森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發展時期。他強調,在成長過程中,任一時期的發展,均與往後各時期息息相關。人格發展不順利者,如果未能及時化解心靈深處的障礙,不僅其心理危機將持續存在,甚至會相繼累積,導致行為異常。艾立克森「心理社會發展論」的貢獻,可與佛洛伊德和皮亞傑媲美,影響力廣及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領域。

照顧者的準備與規劃
湯麗玉(陽明大學護理系講師)
幼兒的照顧是可計劃和事先準備的,但是照顧父母的責任通常是突如其來、預期之外的,例如車禍受傷、突然中風、罹患癌症等。即使面對年邁的父母,雖知其退化失能的機會隨時來臨,也鮮少有人事先準備好自己。預先的規劃與準備可減少挫折及艱苦。

了解疾病及照顧知識
醫院、衛生所、媒體及相關協會、基金會等經常辦理講座、照顧訓練班,可由報章雜誌或網路找到資料。此外,坊間出版了許多疾病及照顧相關書籍可供參考,網路上資訊很豐富,但需要審慎過濾。

參加家屬或照顧者支持團體
這一類團體是由相同經驗者組成,在其中我們可抒發情緒、表達困擾、學習他人經驗、 分享新的資訊、結交朋友、獲得了解及支持。這一類團體對照顧者調適照顧壓力有很大的幫助,可多多運用。

了解相關社會福利
身心障礙福利、老人福利、照顧者福利、重大傷病卡等都是可能使用到的社會福利,請洽詢醫院社工人員、社福單位、照顧者協會、病友協會等。

洽詢相關社會資源及照顧資源
如家庭照顧者協會、老人福利協會、各疾病協會如失智症協會等,日間照顧中心、喘息服務、居家服務、居家護理、護理之家、養護機構、長期照護示範中心等,不同的單位可提供您不同的服務。 

了解自己承擔的意願
照顧父母不僅是責任而已,更重要的是積極的意願和承諾。勉強承擔的照顧工作,將造成雙方沉重情緒壓力和負擔,甚而導致虐待事件。衡量自己和父母的關係、自己的身心狀態、自己的個性、家庭狀態(配偶、子女的意見)、經濟能力、手足的支援、可能的資源與替代方案等等,再決定我要承擔多少。

鍛鍊體力
照顧工作需要相當的體力,平日就要有規律的運動、均衡的飲食、足夠的睡眠,有足夠的體力才能勝任照顧工作。 

尋找支持來源及情緒抒發管道
照顧工作不但耗損體力,同時也耗損心力。照顧的歷程中需要有人給自己打氣鼓勵、需要有人可以傾吐心中壓抑的情緒,倒出心中的垃圾,再裝入新的能量和信心,有足夠的心靈能量才能有圓滿的照顧歷程。配偶、親人、朋友、教友、支持團體和夥伴、諮商人員等,都是可以考慮的,只要是可信賴、能接納你、願意傾聽你的人。

設定合理的照顧目標及自我期待
認清自己的能力限度及個性,不為了「孝子孝女孝媳」的美名而逼迫自己,認清自己是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高興滿意的,認清自己不是完美的。失智症再醫療研究未有新進展前,其功能將逐步退化,若將照顧目標設定為父母功能進步,恐怕會造成自己及父母挫折及壓力。合理的目標與期待可有效減輕壓力。

安排喘息時間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喘息對照顧者是絕對必要的。喘息的時間讓照顧者可以紓解壓力、獲得新的能量,照顧父母時更有耐心、更圓熟。沒有喘息的照顧品質較易低落。

與親人協商照顧責任的分擔
「絕對的公平恐怕是不存在的!」「一樣米養百樣人」,有些人就是鐵石心腸。恐怕很 難要求每一位兄弟姊妹和我一樣投入照顧。但是,清楚地表達照顧需求、自己的限度、需要的支援等是非常重要的。照顧者不表達需求,其他家人也不清楚如何協助,若期盼別人主動來探詢和幫忙,那不知等到何年何日,照顧者有責任主動表達需求和困難。

了解父母的期待
在父母意識清醒時,了解其對未來安排的期待,如自己住或和誰住、聘看護或去安養中心、後事安排等等,這任務是不容易的。可從日常生活的表達得知,也可尋找適當機會,如朋友過逝,在良好的氣氛下相互了解。

20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