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生老病死

-

癌症末期病人專刊 -《再見,艾瑪奶奶》

6. 孩子的死亡概念

6. 孩子的死亡概念/ 癌症末期病人專刊
文∕趙可式

兒童對死亡概念的發展階段 (Faulkner, 1993)
1. 分離的階段(The Separation Phase):
約自0至3歲。無法分辨「死亡」和「分離」的差別,有強烈的「分離焦慮」。
在此階段親密及持續性的身體接觸 最為重要。

2. 結構性階段(The Structural Phase):
約3至6歲。學齡前期幼兒所理解的死亡是:躺下不動,不呼 吸,會玩辦家家酒裝死,但不能辨認「生」與 「死」是無法共存的,常認為死亡是暫時的,也 常將死亡與睡著或旅行相連,有時會害怕睡覺這個時期的小孩會對死亡充滿幻想及魔術性思考,相信自己的思想或行為會導致某人死亡。

若姊妹吵架,姊姊患病死亡後,妹妹會以為是自己害的。他們會將「死亡」與「老年」相連,但不確定何謂「老年」。他們不認為自己可能會死亡。

3. 功能性階段(The Functional Phase) :
約6至12歲。開始有邏輯思考,他們會先理解死亡的外在原因,而後才加入內在原因。

4. 抽象思考階段(The Abstract Phase) :
12歲以上。此年紀的孩子已具邏輯性及現實性的思考,對死亡可作推測與分析。

嚴重病童的「死亡覺知」
近年許多的研究都證實,無論大人有沒有與他開誠佈公的溝通,孩子可以由種種大人言行、自己的身體狀況、檢查、治療、及周遭環境中,覺察自己患了可能會死亡的嚴重疾病,尤其是他對死亡事件曾有經驗時,如其他病患或家人親友的死亡。有時孩子雖然不知道自己的病名,卻會知道這個病「會不會死」。 

雖然大多數研究支持可以與孩子公開討論死亡,但仍需非常謹慎,以免造成傷害。Spinetta (1981)寫給醫療人員一份指南,Adams(1984)也寫給父母一份指南,我把這兩份指南合併整理為七項(詳細內容,請參考2001年三月的安寧照顧會訊「認識兒童安寧療護」一文)。

兒童死亡概念的相關因素
◎兒童的智力:智力越高死亡概念越早發展成熟。
◎兒童的情緒:高張的焦慮會阻礙死亡概念的發展。
◎社會文化:如學校、媒體、社區、宗教團體。
◎家庭氣氛。 
◎兒童的經驗。 

輯錄自安寧照顧會訊2001/3,作者為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