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

學習障礙兒童專刊 -《謝謝您,福柯老師》

5.著名人物的學習障礙和情緒困擾

 5.著名人物的學習障礙和情緒困擾/ 學習障礙兒童專刊
鄭信雄(醫師)
愛因斯坦幼年時「厭惡讀書」;愛迪生在校成績很壞,而由母親帶回親自教導;大文豪蘇格特的成績是班上最後一名;瓦特是「功課奇差的笨孩子」;拿破崙的成績是全班最差勁的「第四十二名」;畢卡索是「繪畫天才,數學白痴」;邱吉爾曾經「兩度落榜」。這些人在學校時的成績不好,後來因為擁有「睿智」師長的諒解、開導、鼓勵和關愛,才漸漸展露天賦的才華。

獨身沒有朋友的牛頓,曾是不喜歡讀寫和舉止怪異的小孩;內向羞怯的自然主義作家佐拉「很遲才學會說話」;南丁格爾小時候是敏感、熱情且固執的「小三八」;寫民約論和形成法國大革命導火線的思想家盧梭,曾是作惡多端的「不良少年」;左撇子和寫字相反的達文西「對人有恐懼感」;多愁善感,有孤獨傾向的莫泊桑曾因「偷竊」而被退學;敏感而怪廦的梵谷具有
「火焰般的個性」。

很明顯的,這些傑出人物在孩童時期多少均有神經生理失常所致的學習和情緒困擾。我們甚至可從屠格?夫「只要被人碰到頭或毛髮,他便陷入極度的驚慌」的情況,體認到他患有感覺統合失常上的觸覺防禦,和神經生理上抑制困難(安定不下來)的現象。

海倫凱勒在一歲半時生了一場重病,而使她「喪失了視力、聽力和發聲」。六歲之前,一直沒有人能管得了她,她總是用手抓東西吃,一不合意便抓起身旁的東西丟,是個動不動哭喊、怪叫,使盡力氣來格鬥的小暴君。後來莎莉‧潘女士和海倫凱勒一起奮鬥,透過海倫跟外界溝通的唯一管道—觸覺,使沈睡的黑暗心靈甦醒過來,啟開了她的學習求知慾,學會了指話法、點字、發聲和超常人的知識,並在二十歲進入哈佛大學,創造了為社會福祉獻身而一生奮鬥不懈的奇蹟。這是特殊教育史上,透過觸覺促成高度認知學習的最典型案例。

洛克斐勒曾任美國副總統和數任的紐約州州長,從小患有嚴重的閱讀困難。由於閱讀困難使他在校成績不理想,日後政治演講需一再背誦演說稿而深感為難。他回憶八歲時,在教會晚禱中受命讀聖經段落卻讀不出,感到悲痛和羞辱,深深體會到閱讀障礙學童的痛苦—別人很容易做到、自己卻很難做到的挫折感,以及自知不笨卻被認為笨拙的委屈。努力了六十年後,他表示終於可以克服這些困難,且極力把可改善的信心和可發展潛能的信息,傳達給學習障礙的孩童及他們的父母親。

經由父母或其他親友的協助,這些著名人士很幸運地找到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初期的困難與失敗,彌補了先天或後天的學習障礙。但是,很多有學習障礙的孩童或年輕人,運氣就沒那麼好,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再受挫折,最後只好放棄,而造成許多家庭和社會上的問題。其實,每一個人的腦神經生理都有優缺點,學習管道上也有長短或偏好,如何瞭解並針對長處來發揮,並於短處彌補改善,這就是指導學習障礙者的工作。

(輯錄自﹕《突破孩童學習障礙》鄭信雄著,遠流出版,p15~17)

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