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X]

和英專刊總覽

-

有特殊需要的孩子

-

資優兒童專刊 -《天才寶寶》

7. 座談會──資優教育何去何從?

7. 座談會- 資優教育何去何從?/ 資優兒專刊

資優教育何去何從? 

主持人:余霖(大直高中校長)

與會者:潘裕豐(師大特教系教授)

樊有譽(台北市教育局五科科長)

劉貞宜(台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主任)

曾政清(建中教務主任)

單寶慶(教授)

林文虎(教育電台主持人)

 

資優生是國家重要資產

余霖:資優生是國家珍貴的資產,各國都相當重視。但現在國內的資優教育走向有了大幅度的改變,從分離式回歸到主流教育。資優生是否獲得了足夠資源,外界往往有很多誤解,使得他們備受壓力,甚至遭到負向的標記作用。

潘裕豐:資優教育的本意是要開發資優生的潛能,但由於考試領導教學,社會過於重視學生的學科表現,把資優的學生集中在一個班級,使資優班成了超級升學班、特權班、菁英班,讓許多家長認為這是不公平的,所以資優教育慢慢走向分散式,以減少這些不必要的標籤,而且近年來我國教育資源對於資優教育的投資逐漸減少。

 

我們也看到了台北市有一個資優教育白皮書,這個白皮書具有資優教育辦理方向的指引作用,告訴我們資優教育該往那裡走,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大部分的縣市並未訂有資優教育的白皮書,我認為擬定資優教育白皮書有其必要,這可以指引資優教育的方向及明確的資優教育作法。

 

資優不等於天才,也不等於成功

潘裕豐:資優是什麼?資優不等於天才,資優只是一個孩子有較好的潛能,不代表成功,從資優到成功還有一條很漫長的路,因為資優只是獲得上帝給的一手好牌,只是成功函數之一而已。最早期的資優定義是智育很高,現在則需有很高的創造力與對事物的執著,我們常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一個小孩若缺乏執著,不一定會成功,因為資優最重要的不是資質,而是執著、對事物的狂熱。

 

平常心對待資優生,讓他快樂成長

林文虎: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孩子活得好、活得自在、活得有成就,所以我們在談特殊教育問題時,也需重視特殊教育的孩子是否快樂,辦教育得回歸到學生的感受。就像單教授所說的,參與社團的確很重要,但大部分的家長都不這麼認為,認為資優生一定要如何如何!這恐怕很難跳脫智育的範疇!所以資優教育就愈來愈值得擔憂了。

 

劉貞宜:資優生之所以會造成許多人際與適應問題,是因為社會大眾及資優生本身對資優的概念認識不清,且給予過多的期望與壓力,認為資優生是天才,樣樣都行;再者,資優生的身心特質本來就與普通生不太相同,例如其有過度激動、要求完美、敏感等特質,易造成其內心之衝突及不協調。

 

資優教育在台北市的發展

樊有譽:台北市國小國中的資優教育都是採資源式的,分散在普通班,然後提供相關資優課程,在每個階段都有兩三所學校辦理藝術才能班。另外,在體育部分,台北市正規畫體育處專門推廣。整個來講,或許對資優教育的付出真的不夠,台北市這麼大的區域,有資優班的學校的確不多,所以我們定了台北市資優教育白皮書,希望讓明確的政策,來促進資源的挹注。

 

台北市也正在推動區域性資優教育方案,每個學校都可以申請,除了體育活動,包含學術、才藝、性向,只要學校願意申請,我們都願意補助,兩年下來,讓學校的生態開始動了起來,今年則開始補助具有延續性、進階性課程、學程發展,在這部分我們申請到了一千萬,所以我們三年後會評鑑。我們也在推學校的「資優教育方案」,用各學校的學校本位課程,讓每個學校設計適合自己學校的資優方案。另外,在建中我們成立了資優教育資源中心,從網站建立、師資培育、資優教育規畫,都由這邊辦理。

 

曾政清:這幾年來建中資優教育模式包括;

一、榮譽學程模式:培養學生專題研究的能力,上學期我們會找大師來開講,吸引學生效法大師的典範,下學期我們提供所有的學生參與專題研究,教他寫研究計畫,最後結合中等學校申請研究計畫的獎助,讓學生透過一個有計畫的訓練,獲取政府的補助,協助學生達到他想做的事情,讓大家了解到,資優教育不完全是一個昂貴的教育。

二、建中發展資優教育多年,有責任提供資優教育的經驗與方式,除了積極發展資優學生的全人教育,提供資優生的情意發展外。我們也建了一個夢駝鈴網站,提供資優生培育的方式與經驗,讓家長知道哪裡可以獲得資源,建中的老師們也將各自的教學方法及教材公布於網站上,提供資優學生自我充實與研習。

三、鼓勵學生參與國內外科學展覽與數理奧林匹亞等各項競賽,尤其競賽是激發資優生潛能很重要的方式之一。現在我們與許多大學合作,在大學的帶動之下,大學、高中、國中甚至是國小的經驗交流,互相帶動之下,從點、線發展到面,透過大學的夥伴關係,資優教育將有更好的發展願景。

 

課程要鬆綁,資優生才有多元發展空間

潘裕豐:資優教育就是適性教育,所以我們應給予資優生處方簽,而非成藥,一般部頒的課程普通孩子可以適應,但資優生和別的小孩不一樣,特殊性很高,個別性、差異性很大,每個孩子需要的課程都不太一樣,教育一般的小孩只需教學,而後評量,但特殊教育需透過診斷、教學、評量的過程,所以應給予資優生更多的彈性空間。

 

樊有譽:就像潘教授所說的,成功的函數有很多個。我們都知道居禮夫人的毅力,喬丹的努力也絕對不下於任何人,所以有資質真的不一定會成功,特殊教育的師資、資優生的人格等問題,我想一定要回歸到正常教育才能長久。

 

資優教育全面推動合格師資亟需培育

劉貞宜:目前資優教育朝兩方面走,一、讓現有資優教育更健全,透過現況調查、資優評鑑了解問題;二、全面性推動,因為現在的資優定義已放寬,每個孩子都有他的資優面。

 

潘裕豐:現在所認定的資優生從以前的百分之二放寬到百分之五,目前的教師合格率卻不到百分之二十,所以我們的資優教育越來越萎縮。另外,我們應讓明星學校老師接受資優教育的概念,例如剛才曾教授所說的榮譽學程。

曾政清:許多優秀的學生進入建中,這些小孩過去的學習特色與優勢智能缺乏詳細的記載,也就是說資優教育的階段傳承是有問題的,另外老師也受限於課程、經費、設備,沒有辦法提供每一位學生適性發展的空間,讓資優教育的老師備感壓力。

 

另外,資深教師的經驗傳承是相當需要的,有經驗的老師不斷在退休,在現今缺乏完整的師資培訓下,使得每個老師面對學生時,都是以自己所認定的資優型態的方式在帶領,每個任課老師、家長都各自有自己一套資優教育的理念與做法,因此常出現班級經營多頭馬車現象,對此,我建議應針對辦理資優班的各級學校參與行動研究與校際課程合作與交流,除了能積極發展每個學校的資優教育特色外,更能使現行資優教育朝普遍化、精緻化的目標。

 

尤其多元智能的理念發展,使每個教師以更多元的方式發掘每個學生的專才,都可說都是在從事資優教育的工作,因此老師要有這方面的能力,結合社區與家長資源一起培養資優生,將來每個學校都開設資優學程是一個趨勢,但是我覺得師資培育一定要在課程開設之前有充分的配套進行,才不會讓資優教育的發展受到影響。

輯錄自http://www.wfdn.com.tw/9205/030525/news/052515-1.htm;人間福報、教育電台主辦,2003.05.25,「教育論壇」座談系列廿;記者陳瑞娟記錄整理

2020-07-27